营收依赖中国却视国人为 “冤大头”?戴比尔斯风光不再,业绩濒临凉凉

提起钻石,很多人会第一时间想到 DeBeers(戴比尔斯),这个凭借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的经典广告语闻名全球的品牌,曾让无数国人甘愿为其高昂价格买单。然而如今,DeBeers 在华业绩持续恶化,钻石销售额同比下滑 44%,曾经的风光逐渐褪去,这一切的背后,与它长期将国人当作 “冤大头” 的经营策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DeBeers 的发家史,是一部精心策划的垄断与营销史。1870 年,南非发现多个钻石矿,DeBeers 等行业巨头迅速收购绝大多数矿场,垄断了全球 99% 的钻石资源,通过控制流入市场的钻石数量,营造 “物以稀为贵” 的假象。随后,他们将钻石与爱情深度绑定,邀请英国皇室、玛丽莲・梦露等名人助阵宣传,让钻石的身价一路飙升。在这样的运作下,钻石从一种普通矿石变成了象征永恒爱情的奢侈品,而 DeBeers 则借此从国人手中赚得盆满钵满。

但谎言总有被戳破的一天。上世纪 90 年代起,中科院开始研究 “实验室量产培育钻石”,并在河南柘城落地相关项目。经过 30 年的攻坚克难,我国成功实现培育钻石量产,经权威检测,培育钻石与天然钻的属性完全一致。如今,柘城的培育钻石年产量达 600 万克拉,成为 “世界钻石工厂”,彻底打破了西方钻石的营销神话。

国产培育钻石的崛起,让 DeBeers 的高价策略难以为继。以河南柘城诞生的品牌柘光为例,其产品在价格上有着绝对优势。1 克拉的 VVS 净度、D 色、3EX 完美切工 + 18k 钻石项链,天然钻石在 DeBeers 要卖到 10 万,而柘光在京东的价格还不到 1 万;DeBeers1.5 克拉的天然钻石售价 15.6 万,柘光的同款复刻仅需 2 万。如此巨大的价格差距,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转向国产培育钻石。

不仅国内消费者青睐国产培育钻石,欧美买家也对其表现出浓厚兴趣。美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顾客通过各种渠道咨询下单,定制各类珠宝,甚至一些国际著名珠宝大牌也表达了进货意愿。在国产培育钻石的冲击下,DeBeers 的市场份额不断萎缩,母公司美资源集团已打算对其展开剥离流程,颇有 “舍卒保车” 之意。

第三方数据显示,68% 的消费者会对比三大国际钻石品牌,最终 90% 因国产培育钻石同质价优而选择后者。DeBeers 的衰落,印证了 “把消费者当冤大头” 的经营方式终究难以长久。国产培育钻石的崛起,不仅打破了国际品牌的垄断,也让国人意识到,优质的产品未必需要付出天价。未来,随着国产钻石品牌的不断发展,钻石市场的格局或许将迎来彻底的改变。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