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荔枝会被查酒驾?真相是这样的,别再盲目恐慌了

“吃几颗荔枝开车,竟被查出酒驾?” 这样的说法在网上流传已久,让不少爱吃荔枝又常开车的人心里发慌。难道炎炎夏日里,连品尝清甜多汁的荔枝都成了 “冒险”?其实,这种说法存在夸大成分,只要了解其中原理并掌握正确应对方式,就无需过度担忧。

荔枝之所以可能让酒精检测仪 “报警”,和它本身的特性及口腔内的反应有关。荔枝含糖量很高,当它出现破损或长时间存放时,果皮和果肉表面的酵母菌会把糖分分解为二氧化碳和乙醇(也就是酒精)。而且,人们在咀嚼荔枝时,部分糖分会残留在口腔中,口腔内的一些细菌在无氧环境下,也会将这些糖分转化为酒精。

呼气式酒精检测仪灵敏度极高,哪怕口腔内只有微量酒精,也可能在短时间内被检测到。如果一次性吃了大量荔枝,短时间内呼气中就可能含有酒精,进而让检测仪发出警报,让人陷入 “酒驾” 的嫌疑中。

但大家完全不用慌,吃荔枝和真正饮酒有着本质区别,不会构成酒驾违法。首先,吃荔枝后导致呼气中含酒精的现象持续时间很短。因为这些酒精仅存在于口腔中,并不会进入血液,十多分钟后就会消散。其次,血液酒精检测能还人清白。吃进去的荔枝所产生的酒精量微乎其微,根本无法使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达到酒驾、醉驾标准。

遇到这种情况,正确的应对方法很简单。如果吃了荔枝后被交警拦下检测,只需如实说明情况,提出过十分钟左右再复测,这时口腔内的酒精已挥发,检测仪就不会再报警。若对复测结果仍有疑虑,还可以申请血液酒精检测,科学的数据会清晰证明并未饮酒。

公安交管部门也早已注意到这种情况,并做出过相关提醒。只要及时告知执法人员自己食用了荔枝,经过合理检测后,就不会被判定为酒驾,更不会因此受到处罚。

总之,吃鲜荔枝可能会让酒精检测仪短暂报警,但绝不会让人真的因酒驾受罚。了解了背后的原理,大家在享受荔枝美味的同时,也能安心开车,无需再被 “吃荔枝会酒驾” 的说法盲目困扰。不过,还是要提醒大家,驾车时应严格遵守交通法规,杜绝真正的酒后驾驶,这才是保障出行安全的根本。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