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 年,首例试管婴儿 Louise Brown 的诞生,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全球激起千层浪,宣告着体外受精技术(IVF)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功。从那时起,这项技术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发展,帮助无数不孕不育家庭迎来了新生命的曙光。然而,在技术普及的道路上,高昂的成本和资源分配不均成为了巨大的阻碍。如今,一项创新成果正试图打破这一僵局 —— 移动实验室的出现,不仅让试管婴儿技术的成本直降 90%,更将希望的种子播撒到了那些曾经遥不可及的地方。

近日,比利时哈瑟尔特大学与比勒陀利亚大学共同宣布,在南非诞生了两名通过移动实验室的 “简化版” 试管婴儿技术孕育的婴儿。这一消息无疑为全球的生殖医学领域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这个移动实验室,看似只是一辆普通的拖车,实则 “内有乾坤”,满载着胚胎学家所需的关键设备,能够以极低的成本完成试管婴儿操作,为低收入国家农村地区的居民带来了生育的希望。
故事要追溯到 20 世纪 80 年代,比勒陀利亚的退休妇科医生 Willem Ombelet 目睹了许多低收入人群因不孕症而饱受痛苦,却无力承担高昂的试管婴儿费用。从那时起,他便立下宏愿,要让这项技术惠及大众。多年来,他在生殖医学领域深耕细作,改进了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等常见程序,积极推广安全的单胚胎移植等,为生殖医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90 年代,他发起的 “The Walking Egg” 计划,更是在资源匮乏的国家掀起了便捷不孕不育治疗的浪潮。
2008 年,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Ombelet 结识了生殖生物学家和胚胎学家 Jonathan Van Blerkom。后者在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方面的开创性贡献,让 Ombelet 看到了简化试管婴儿技术的曙光。传统的试管婴儿技术需要在无菌气体混合培养箱中培育胚胎,设备复杂且成本高昂。而 Van Blerkom 另辟蹊径,预先在试管中充入所需气体,并用橡胶塞密封。这些特制试管成为了胚胎发育的 “摇篮”,只需通过橡胶塞注入卵子与精子,胚胎便能在其中完成培育。“我们只需要一台优质显微镜和恒温装置,”Ombelet 介绍道,“成本仅为传统实验室的十分之一至二十分之一。” 更令人惊喜的是,团队研究发现,这种简易方法的成功率与常规试管婴儿技术相当。2012 年,他们在比利时某诊所完成的首次临床试验,迎来了首批简化版试管婴儿的诞生,验证了这一创新技术的可行性。
技术验证成功后,Ombelet 和团队并未满足于此。他们深知,降低成本只是第一步,让那些无法接触到相关医疗资源的人群真正受益,才是最终目标。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应运而生 —— 将整套简易实验室设备装进拖车,打造一个移动实验室,驶向那些偏远乡村。为了让移动实验室能够顺利运行,团队在细节上做了诸多考量。他们精心规划实验室布局,加装空气过滤系统,确保实验环境的安全与稳定。同时,还特别设计了 “折叠扩展系统”,当拖车停驻时,可展开形成第二个独立空间,为胚胎移植者提供私密环境。
据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胚胎学家 Gerhard Boshoff 在巴黎欧洲人类生殖与胚胎学学会年会上介绍,使用者需先在当地医疗机构完成促排卵治疗及取卵手术,后续流程都可在移动实验室内完成。在去年启动的首轮试验中,团队与南非农村地区为数不多的生育诊所合作,招募了 10 名志愿者。经过移动实验室的简易试管婴儿技术治疗,5 名女性成功受孕。虽然有一例流产,但剩余四位均妊娠顺利。2025 年 6 月 18 日,女婴 Milayah 率先降生,体重 2.7 公斤;两天后,男婴 Rossouw 也平安诞生,体重 3.1 公斤。其余婴儿预计也将在近日陆续出生,另外,还有四名参与者的剩余胚胎正在冷冻保存中。
目前,团队正马不停蹄地筹备在埃及、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开展类似试验,他们的目标是将这项技术推广至全球。移动实验室诞生首批试管婴儿,不仅仅是一个医学技术上的成功案例,更意味着那些因地域限制、经济条件无法获得试管婴儿技术帮助的家庭,如今有了新的希望。这一创新成果,让人们看到了科技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力量,也为全球生殖医学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家庭因这项技术而迎来欢声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