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冰水下肚,男子突发心梗倒地!”近日,一则高温天喝水引发健康危机的新闻引发热议。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专家提醒,在炎炎夏日,喝水这件看似简单的小事却暗藏健康风险。从”牛饮”冰水到盲目补充电解质,这些错误的饮水方式可能让健康亮起红灯。那么,高温天到底该如何科学饮水?哪些喝水习惯正在悄悄伤害你的身体?

一、高温天喝水的”致命误区”
误区一:剧烈运动后狂饮冰水
“有人运动完一口气灌下冰水,结果引发心梗。”浙大一院急诊科医生透露,短时间内大量饮用冰水会导致血管突然收缩,可能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误区二:等到口渴才喝水
当感到口渴时,身体已经处于轻度脱水状态。研究表明,脱水2%就会影响认知功能,脱水5%可能导致中暑。
误区三:过量饮用含糖饮料
一瓶500ml的奶茶含糖量高达50克,相当于200大卡热量。过量饮用不仅会导致肥胖,还会加重身体脱水。
误区四:盲目补充电解质水
普通运动量人群不需要额外补充电解质,过量摄入可能打破体内电解质平衡。
误区五:睡前大量饮水
睡前喝太多水会导致夜尿频繁,影响睡眠质量,老年人还可能增加跌倒风险。
二、科学饮水”五步法”
第一步:定时定量
- 每天饮水量=体重(kg)×30ml
- 每小时饮水不超过800ml
- 小口慢饮,每次150-200ml
第二步:选择合适的水温
- 最佳饮水温度:10-30℃
- 避免冰水(<5℃)和过热水(>50℃)
第三步:合理安排饮水时间
- 早晨起床:1杯温水(200ml)
- 每工作1小时:喝1杯水
- 运动前:提前30分钟喝500ml水
- 运动中:每15分钟喝100-200ml
- 睡前:少量饮水(100ml)
第四步:特殊人群注意
- 高温作业者:每小时补水500ml
- 老年人:少量多次饮水
-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避免快速大量饮水
第五步:观察排尿情况
- 理想状态:每天排尿4-8次
- 尿液颜色:浅柠檬黄色
三、电解质水:不是人人需要
电解质水含有钠、钾、镁等矿物质,适用于:
- 持续运动超过1小时
- 大量出汗(如马拉松选手)
- 严重腹泻或呕吐患者
普通人群日常饮水只需补充白开水或矿泉水即可,过量饮用电解质水可能导致:
- 血钠浓度异常
- 加重肾脏负担
- 扰乱体内电解质平衡
四、高温天饮水健康小贴士
- 外出必备:随身携带水壶,每小时补水一次
- 饮食补水:多吃西瓜、黄瓜等含水量高的蔬果
- 警惕信号:出现头晕、口渴、尿少等症状及时补水
- 特殊提醒:服用某些药物(如利尿剂)需增加饮水量
【新闻总结】
高温天科学饮水的关键点:
- 避免误区:不喝冰水、不等到口渴才喝、不过量饮用含糖饮料
- 掌握方法:定时定量、小口慢饮、选择适宜水温
- 特殊人群:高温作业者、老年人等需特别注意
- 电解质水:非必需品,按需饮用
专家建议:
“高温天饮水要遵循’少量多次’原则,不要等到口渴才喝,也不要一次喝太多。”浙大一院营养科主任强调,”特别是剧烈运动后,要让身体逐渐适应水分补给,避免引发健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