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抽成真相大揭秘:被误解的“暴利”行业》​​

在当今的出行领域,网约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网约车行业的抽成问题却一直饱受争议,公众对其存在诸多误解,近期多家网约车平台集体发布降低抽成通知,再次将这一话题推到了风口浪尖。

一直以来,公众普遍认为网约车平台是一个暴利行业,27%的平台抽成利润高得惊人。但实际上,这其中的误解可不少。首先,对于网约车行业的运营模式,公共舆论存在着一连串的误解。网约车平台对司机和乘客两端采取不同的计价方式,通过价格和补贴机制来调节供需,这个计价的差值被称为“抽成”,但严格来说,“抽成”这个表述并不严谨,更准确的说法是“服务费”,它涵盖了平台为维持交易撮合、提供技术支持和安全保障所收取的费用。

公众对抽成议题至少存在两重误读。第一重是将“抽成上限”误读为“平均抽成”。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抽成中位数为18.8%,多数司机的月抽成比例集中在18%至20%之间,超过25%的占比极低,还有部分司机月抽成为负,即实际收入超过了乘客的实际支付。而滴滴2024年所有订单平均抽成为14%,与所谓的“抽成上限”27%差距近1倍。这是因为网约车平台采取动态抽成机制,抽成比率会因供需情况、订单匹配难度、天气条件等因素变化而波动。第二重误读是将“平台抽成”等同于“平台利润”。实际上,每一笔订单背后涉及十余项业务流程与服务保障,平台承担着线上线下综合运营的基础设施角色。抽成并非利润,大部分资金通过补贴反馈给司乘,还用于平台系统维护、支付与结算安全、客服、保险与理赔、合规与税费等各项费用。

从网约车平台的实际盈利情况来看,也并非暴利。以滴滴为例,2024年全年实现营收2068亿元,经调整EBITA为43.3亿元,净利润12.6亿元,经调整利润率只有2%,换算成净利润率仅0.6%。2018 – 2022年这5年更是累计亏损1084亿元,2023年利润才首度转正。曹操出行和如祺出行等平台也处于亏损状态,今年上半年曹操出行净亏损为3.3亿元,如祺出行净亏损1.2亿元,2021 – 2023年分别亏损70亿和20亿。

此外,对于网约车司机收入问题,也有人将责任归咎于平台抽成。但数据显示,网约车司机月均收入在六类蓝领职业中位列第二,一线城市日均上线时间大于等于8小时的网约车司机平均收入为11557.1元,且司机收入满意度较高。实际上,影响司机收入的主要因素是单量与价格,而这两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近年来,网约车市场运力饱和,多地发布行业风险预警,广州的网约车数量和注册驾驶员增加,但日均订单量却下降,这也导致司机收入受到影响。

总之,网约车行业并非公众误解的暴利行业,平台抽成有其合理的用途和复杂的构成。我们应该正确认识网约车行业的运营模式和盈利情况,摒弃对平台抽成的误解,同时关注市场因素对司机收入的影响,共同促进网约车行业的健康发展。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