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装修的众多环节中,厨房和卫生间的防水工程犹如一座大厦的基石,虽低调却至关重要。一旦防水出现问题,渗漏带来的不仅是自家墙面发霉、地板变形,还可能殃及楼下邻居,引发邻里纠纷。那么,如何才能做好厨房卫生间的防水,为家居生活筑牢 “防水堤坝” 呢?

施工前:细致检查与基层处理
在进行防水施工前,对厨房卫生间的基层状况进行全面检查必不可少。首先,要查看楼板结构有无裂缝,尤其是墙角和管道周边等关键部位。若发现裂缝,需用水泥砂浆或专用修补材料进行填补,确保基层平整、坚实,无起砂、起皮现象。同时,基层的酸碱度也不容忽视,pH 值应小于 10,否则会影响防水涂料的粘结效果。
此外,水电改造结束后,需检查各类管道的安装是否牢固、密封是否良好。对于地漏、下水管道等排水口,要用临时封堵材料进行封闭,防止杂物进入堵塞管道。只有在基层条件满足要求后,才能开启防水施工的序幕。
防水材料:精心挑选适配品类
市场上的防水材料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对于厨房卫生间而言,合适的防水材料应具备良好的粘结性、柔韧性和耐水性。目前,常用的有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如 JS 防水涂料)、聚氨酯防水涂料等。
JS 防水涂料环保无毒,粘结力强,能与基层紧密贴合,且可直接在上面铺贴瓷砖,施工便捷,是厨房卫生间防水的热门选择。聚氨酯防水涂料则具有出色的弹性,能有效应对基层的细微变形,防水性能持久,但部分产品气味较大,施工时需注意通风。在选择时,要依据实际情况,如卫生间空间大小、是否有地暖等,挑选最适配的材料。
施工中:规范步骤确保质量
- 增强层节点处理:管根、地漏、阴阳角等部位是防水的薄弱环节,极易出现渗漏。因此,在这些地方需先涂刷 1 – 2 遍柔性防水浆料,随后铺设无纺布或胎体增强材料,最后再用柔性防水浆料覆盖涂刷一遍。通过这样的增强处理,能大幅提升节点部位的防水性能。
- 润湿基面:用水管将批荡层充分润湿,尤其是轻质砖墙以及高温干燥季节,更要严格操作。但需注意,润湿后不能有明水残留,且应及时进行防水施工,避免间隔时间过长导致基面干燥。
- 浆料配置与辊涂:按照产品说明,精确调配防水浆料,一般是 1 包粉料兑 1 包液料,搅拌至无粉团的均匀胶浆状态。在辊涂过程中,墙面应自上而下、地面自远而近进行。通常墙面需涂刷 1 – 2 遍,地面 2 – 3 遍,每道涂层的施工方向要相互垂直,以保障全面覆盖,无遗漏之处。
- 施水养护:防水施工完毕后,施水养护至关重要。一般需养护 2 天,期间要做好防护,防止防水层受到外力破坏,确保其能形成良好的防水膜。
施工后:闭水试验严格把关
防水层干固后,必须进行闭水试验。将卫生间和厨房的下水道全部堵住,在门口用水泥砂浆砌一道高度约 20 厘米的 “挡水坝”,然后向室内注水,注水深度保持在 20 厘米左右。经过 48 小时的漫长等待后,仔细检查楼下对应位置的天花板以及周边墙面,查看是否有渗漏迹象。若发现渗漏,需及时查找原因,对防水层进行修补,直至闭水试验合格。
厨房卫生间的防水工程是一项系统且细致的工作,从施工前的检查准备,到材料选择、施工过程把控以及最后的闭水试验验收,每个环节都紧密相连,缺一不可。只有严格遵循规范流程,注重每一处细节,才能打造出坚固耐用的防水防线,让家居生活免受 “水患” 侵扰,尽享舒适与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