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脑勺下方疼?不是偏头痛!这几个小动作帮你缓解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后脑勺下方酸胀发闷,有时还会蔓延到太阳穴甚至整个脑袋,眼睛干涩、眼眶疼,坐着时肩颈受累还想吐,躺下也找不到舒服的枕头,可检查后颈椎和大脑却没明显问题?别急,这可能不是偏头痛,而是枕下肌群在 “闹脾气”。

枕下肌群位于后脑勺下方,别看它们体积小,作用可不小。它们能协助重达 10 斤的头颅完成后仰、侧屈、旋转等动作,为头颈部维持姿势提供稳定支撑。而且,枕下肌群还是身体的 “指挥官”,处于头颈相交的关键枢纽处,与多个部位的运动和反射有直接或间接联系。

作为 “指挥官”,枕下肌群对周遭活动十分敏感,稍有动静就会向大脑发出 “求救信号”,导致肌肉持续紧张,进而引发后脑勺胀痛。此外,枕下肌群下方穿行着耳、眼、口等神经和自律神经,一旦姿势不对使其受压,就可能出现视力模糊、头闷胀、耳鸣等症状。

一个小实验能让你感受到枕下肌群:用两到三成力按住后脑勺下方该区域,闭上眼快速转动眼球,就能感觉到它随之运动。

那么,该如何缓解枕下肌群紧张带来的不适呢?

第一个动作是枕下肌群松解。将花生球或网球放在发际线凹进去的位置,一只手固定球,一只手扶头,调整头下压的重量和压强。保持舌根吸附上颚、舌尖平铺、上下牙留 2 – 3 毫米缝隙、嘴唇轻碰的口腔摆位,缓慢做小幅度抬头、低头、左右转头,用鼻子悠长吸气呼气,每次 3 分钟,每天早晚各一组。

第二个是上段颈椎活动 + 筋膜松解。双手手指并拢放在发际线偏下位置,想象脖子后侧软组织像橡皮泥,双手向颈部中线移动时上段颈椎缓缓抬头,回到初始位置时微微低头,幅度不宜过大。手指保持 3 – 4 成下压力度贴在颈部皮肤,向中线推,双手相碰时会感觉皮肤鼓起小山尖。保持上述口腔摆位和呼吸,每次 3 分钟,空闲时即可做一组。

第三个动作是饶舌。枕下肌群和舌骨相互影响,做这个动作时舌头要伸直,发力点在舌根,全程嘴不张开,顺时针、逆时针各 30 次,遇到卡顿处可放慢速度。

此外,平时要注意坐正,避免头前伸,关注体态并经常变换姿势,整体考虑胸腔、颈椎功能等多方面因素,才能长期减少枕下肌群带来的不适。如果后脑勺下方疼的情况持续不缓解,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