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节食!吃饭调整一下,脂肪肝 4 个月好转 24%,真有效

“轻度脂肪肝”“中度脂肪肝”…… 不少人在体检时都会看到这样的诊断,随之而来的便是纠结:要不要节食?要不要吃药?要不要运动?别担心,近日一项最新研究带来了好消息:只需在日常吃饭时间上做一个改变,短短 4 个月,肝脏脂肪就能减少近 24%!

2025 年 6 月发表在《肝病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将每天吃东西的时间限制在 8 个小时内,仅需 4 个月,肝脏脂肪含量就可显著减少 23.7%,同时还能降低体重、改善身体代谢等。这其实就是当下较火的 “16 + 8 饮食法”,即把每天吃饭时间压缩在连续的 8 小时内,剩下的 16 小时,除喝水、不加糖奶的茶等,不吃任何有热量的食物。

该研究共招募了 333 名超重或肥胖的脂肪肝患者,平均年龄 44 岁,随机分为三组:正常饮食组、热量限制组(少吃节食)和限时饮食组(16 + 8 饮食)。4 个月后,限时饮食组肝脏脂肪含量减少 23.7%,效果与热量限制组(减少 24.7%)相当,而正常饮食组肝脏脂肪反而增加了 0.7%。这意味着,在不节食的情况下,调整吃饭时间就能收获和少吃节食一样的健康益处,“16 + 8 饮食” 可作为脂肪肝管理的实用饮食策略。此外,限时饮食组体重减轻 4.6%,腰围和内脏脂肪也显著减少,效果同样与热量限制组相当。

适当合理地尝试 “16 + 8 饮食法”,好处不止于此。2025 年 1 月《自然医学》期刊的研究发现,每天下午 5 点后不吃东西,坚持 “16 + 8 饮食”(9:00~17:00 进食),仅 3 个月就有助于减肥,还能更大程度减少腹部皮下脂肪,改善血糖水平,促进心血管健康。2024 年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南大学湘雅第二医院等研究团队的研究也表明,坚持该饮食法,每天上午 9 点到下午 5 点吃饭,能控制体重、改善免疫功能、提高新陈代谢、保持肠道菌群平衡,还有抗衰老和抗炎的效果。

尝试 “16 + 8 饮食法”,有五点需要记住。一是时间选择,推荐 9:00~17:00 这一 “常规型” 窗口,若 16 小时空腹困难,可先从 “14 + 10”(如 8:00 – 18:00 进食)过渡,且每天尽量固定进食时间,避免生物钟紊乱,最后一餐与睡眠时间间隔 3 – 4 小时。二是食物选择,遵循 “211 原则”,即 “2 拳” 蔬菜(深色绿叶菜、十字花科等)、“1 拳” 优质蛋白(鸡蛋、鸡胸肉等)、“1 拳” 复合碳水(糙米、燕麦等),同时摄入健康脂肪(牛油果、坚果等)、低糖水果(蓝莓、苹果等)和充足健康饮水。三是少吃高油高甜食物,如甜饮料、精制碳水、高脂油炸食品、高盐零食及各类酱料。四是日常观察,先试运行 2 周,记录体重、饥饿感和精神状态,每周执行 4 – 5 天即可,若出现持续乏力、脱发或月经紊乱,需立即停止并咨询医生。五是明确禁忌人群,孕妇、哺乳期女性、未成年人、老年人、低血糖、糖尿病、胃溃疡等患者,有进食障碍史或长期营养不良者,手术恢复期、免疫低下人群暂不建议尝试。

“16 + 8 饮食法” 并非创造奇迹,而是帮助人们回归规律饮食。对大多数健康成人而言,它能温和启动代谢切换,适合长期体重管理,关键在于在可进食时段真正滋养自己。这一简单的饮食调整,为脂肪肝患者及关注健康的人群提供了新的选择。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