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竞争激烈的零售市场中,山姆会员店一直以高品质商品和优质服务著称,凭借其独特的会员制模式,吸引了大批忠实消费者。然而,近期山姆却深陷食品质量危机的泥沼,一次次刺痛消费者的心,其精心构筑的品牌形象也摇摇欲坠。

近日,湖南长沙的山姆会员陈菲(化名)遭遇了糟心事。她在 7 月中旬通过线上 “极速达” 购买了两个山姆招牌的奶油西瓜。以往,山姆的奶油西瓜凭借稳定的品质,成为陈菲家庭采购清单上的常客。山姆 APP 显示,这款 4.5kg 售价 49.9 元的奶油西瓜好评率高达 93.0%,宣传称 “果肉如奶油般润滑,皮薄少籽味甜”。可这次,当陈菲切开第二个西瓜时,却发现瓜肚子部分已经发暗软烂,与宣传描述大相径庭,未变质部分的口感也大打折扣。尽管山姆客服迅速为其办理了全额退款,但这一事件仍让陈菲感到失望,“一直信赖山姆的品质,这次真的挺意外,希望他们能好好重视。”
事实上,这并非山姆首次在食品质量上翻车。去年 9 月,深圳的姚先生在山姆购买的一箱牛奶,盒子表面附着许多黑色虫卵;江苏常州一女子在山姆的鲜肉月饼中吃出牙齿;今年 6 月,上海的潘女士在山姆购买的坚果中发现有虫子蠕动…… 此类事件频繁曝光,令消费者对山姆的品控能力产生了深深的质疑。
与此同时,山姆的选品策略也引发了轩然大波。近一个月,山姆会员店因 “品质下滑”“选品更换” 等问题多次登上热搜。曾经备受会员喜爱的太阳饼、米布丁、低糖蛋黄酥等热门单品陆续下架,取而代之的是好丽友派、溜溜梅等在普通超市随处可见的大众产品。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部分国货品牌进入山姆时 “改头换面”,盼盼变成 “panpan”、洽洽瓜子成了 “chacheer”,这种做法让会员们觉得山姆失去了以往的 “高端精选” 特质。
山姆能在中国市场取得如今的成绩,500 万会员的信任是关键支撑。每年 260 元或 680 元的会员费,对消费者而言,是对山姆品质与服务的信任投资,他们期待在这里获得普通超市难以提供的优质商品与独特购物体验。但如今,频繁的食品质量问题和饱受争议的选品调整,正在无情地侵蚀这份信任。当会员们开始对山姆的商品质量感到担忧,对其选品不再满意,曾经引以为傲的高续卡率也将面临严峻挑战。
山姆若想重塑消费者信任,重树品牌形象,必须深刻反思,迅速行动。一方面,要全面加强供应链管理和质量检测体系,从源头到终端严格把控食品质量;另一方面,需要重新审视选品策略,回归 “精选” 初心,为会员提供真正具有差异化、高品质的商品。否则,在竞争激烈的零售市场中,山姆很可能会因失去会员信任而逐渐失去优势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