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手机不离手的时代,电池不耐用成了许多人的困扰。刚充满电出门,没一会儿电量就 “刷刷” 地掉。于是,网络上各种提升手机电池续航的 “偏方” 层出不穷,其中 “把不耐用的手机电池放进冰箱,能让其恢复活力” 的说法流传甚广。但这种看似新奇的方法,真的靠谱吗?

支持将手机电池放入冰箱的观点认为,低温环境能改变电池内部微观结构,让电池内的化学物质重新排列,从而恢复部分容量。有网友分享,自己按照教程,先用保鲜膜将电池层层包裹,确保其处于密封状态,再放入冰箱冷冻层,几天后取出,待电池恢复常温后充电,感觉手机续航确实有了明显提升。这一成功案例让不少人跃跃欲试,仿佛找到了拯救手机电池的 “神器”。
然而,专业人士却对此提出了质疑。电池厂商的工程师表示,从电池的工作原理来看,这种方法缺乏科学依据。手机电池多为锂电池,其性能主要取决于内部正负极材料以及电解液等。在正常使用过程中,随着充放电次数的增加,电池内部的电极材料会逐渐损耗,电解液也会发生化学变化,这些变化导致电池容量下降,而冰箱的低温环境并不能逆转这些已经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
为了验证这一说法,某实验室专门进行了实验。实验选取了几块使用时间较长、明显感觉不耐用的手机电池,按照网传方法,将它们包裹好后放入冰箱冷冻。一段时间后取出,在常温环境下对电池进行充放电测试,并记录电池容量数据。结果显示,经过冰箱冷冻处理的电池,其容量并没有出现明显的提升,与未经处理的电池相比,放电时长几乎没有变化。
不仅如此,将手机电池放入冰箱还存在诸多风险。冰箱内湿度较大,即便电池包裹得再严实,也难以完全避免水汽侵入。一旦水汽进入电池内部,可能会引发电池短路,损坏电池,甚至在极端情况下还可能导致电池膨胀、起火等危险情况。而且,频繁的温度变化会对电池内部结构造成破坏,加速电池老化,进一步缩短电池的使用寿命。
由此可见,“手机电池不耐用放冰箱” 这一方法并不可取。若想延长手机电池寿命,应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如避免过度充电和过度放电,尽量使用原装充电器,避免手机长时间处于高温或低温环境等。当电池老化严重,续航问题影响到正常使用时,更换新的原装电池才是最可靠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