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两点半,本是万籁俱寂、酣睡入梦之时,云南昭通的刘女士却在跨出房门上厕所的瞬间,一脚踩上了致命 “陷阱”—— 一条毒蛇骤然发动攻击,狠狠咬向她的左踝内侧。短短十分钟,牙龈渗血、恶心呕吐、口吐鲜血接连出现,刘女士命悬一线,这场午夜惊魂的生死救援就此展开。

6 月 20 日凌晨,60 岁的刘女士毫无防备地遭遇毒蛇突袭。家属事后提供的监控画面令人揪心,画面中,刘女士打开房门迈出第一步,脚下突然传来异常触感,随即露出惊恐表情。家人闻声赶来赶走毒蛇,可夜色浓重,慌乱间谁也没看清蛇的模样。直到事后查看监控,才发现咬人的是一条颜色近乎黑色的小蛇。谁能想到,这看似不起眼的小蛇,竟差点要了刘女士的命。
被咬仅仅 10 分钟,刘女士牙龈就开始渗血,情况急转直下。家属立刻将她送往当地医院,但当地缺乏抗蛇毒血清,无法有效救治。为了抢夺生的希望,刘女士被紧急转送至储备多种抗蛇毒血清的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在转运途中,她的症状愈发严重,恶心、呕吐、嗜睡接踵而至,还多次大口吐出血液。
当刘女士被推进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时,现场情况触目惊心:她满口鲜血,消化道严重受损,颈胸部位布满瘀点瘀斑,陷入嗜睡状态,尿液中也出现了血色。由于无法辨认蛇种,医护人员当机立断,同时注射蝮蛇血清与五步蛇血清。经过整夜的严密监护与全力抢救,奇迹终于出现,刘女士尿液颜色转黄,出血症状得到控制,病情显著好转,生命体征逐渐平稳。
随着夏季来临,气温升高,蛇类活动变得频繁。它们的身影不仅出现在乡村田野,城市里绿化良好的公园、小区草丛中也可能暗藏危机。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专家提醒,被蛇咬伤后,千万不要轻信 “用嘴吸毒、放血、勒绑肢体” 等民间偏方,这些错误做法反而会加重身体损伤。正确的应对方式是保持冷静,迅速远离蛇体,尽量减少活动,避免加速蛇毒扩散,第一时间前往专业医院救治。此外,抗蛇毒血清是唯一特效解药,但不同蛇种对应不同血清,必须由专业医生根据蛇种和症状精准判断使用,盲目注射可能引发致命危险。
此次云南刘女士的惊险遭遇,为所有人敲响了警钟。在蛇类活跃的夏季,无论是在野外还是城市中,都要提高警惕,掌握科学的防蛇、救蛇知识。一旦遭遇危险,及时、正确的处理才是守护生命的关键。希望每个人都能增强安全意识,平安度过这个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