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科技巨头们为 AI 搜索的革新争得热火朝天,普通用户却在现实使用中频频碰壁。一边是百度宣布十年最大改版,苹果、谷歌等巨头加码布局,另一边却是社交平台上吐槽声不断,用户直言 “AI 搜索错误百出,不敢用了”。曾经被寄予厚望的 AI 搜索,为何陷入 “叫好不叫座” 的尴尬境地?

在社交平台,关于 AI 搜索 “离谱操作” 的吐槽已成为热门话题。用户马少的经历颇具代表性,作为网络原住民,他常用的 DeepSeek 在搜索 “目前市场上美黑产品情况” 时,竟将雅诗兰黛、完美日记等未推出美黑产品的品牌列入其中,把防晒产品误作美黑产品进行总结。而百度最新的文小言在搜索 “中国吊带出口东南亚的产业情况” 时,甚至自行杜撰出 “2025 年东南亚电商大促数据显示,中国产女士吊带在 Lazada、Shopee 等平台的单日成交峰值突破 50 万件” 这样查无实据的数据。当用户追问数据来源,得到的答案更是含糊不清。
这种 “幻觉” 现象不仅困扰着普通用户,还引发了严重的信息误导。近日,“DeepSeek 就 AI 模型违规关联向王一博道歉” 的消息在网络疯传,然而这竟是一则 AI 生成的谣言。多个主流 AI 通用大模型在被询问该事件时,仍肯定表示道歉属实,导致谣言进一步扩散。AI 大模型因接收大量错误信息,分析出越来越离谱的结论,已然成为信息传播中的 “定时炸弹”。
为何 AI 搜索会出现如此乱象?一位互联网大厂的 AI 从业人士林强道出了其中关键:目前 AI 产品开发与普通用户需求严重脱节,开发目的多为尽快实现商业化,而非解决用户实际需求。市场上的通用模型主要盈利点面向 B 端用户,对 C 端用户免费开放,提供个人定制化服务成本过高,难以实现。同时,建立细分领域的精准数据库是一个复杂且耗资巨大的过程,需要长期稳定的专业数据输入,但很多企业缺乏耐心和投入,在通用大模型基础上简单调优便推向市场。
此外,科技企业技术人员陈哥指出,当下 AI 技术研发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万物皆 AI 的热潮下,创新陷入泥潭。大量 AI 应用以 “赚快钱” 为目的,在研发时甚至未进行市场调研,也缺乏专业的技术维护和数据更新。从用户体验来看,尽管 AI 产品功能日益丰富,但在实际应用场景上与之前并无本质区别,普通用户仍停留在使用 “聊天机器人” 和 “日常 AI 搜索” 阶段。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对 AI 搜索的未来抱有信心。林强认同 AI 发展的五个阶段理论,认为当前 AI 正处于从 “思考” 向 “行动” 的过渡阶段,普通用户应给予更多耐心。但对用户马少来说,他们的诉求很简单:不需要花里胡哨的功能,只想要实用、可用的产品。这或许正是 AI 搜索在未来发展中,需要巨头们认真思考和解决的核心问题。
新闻总结:尽管 AI 搜索备受科技巨头重视,革新不断,但在实际应用中却因错误频出、信息误导等问题遭用户诟病。其根源在于开发与用户需求脱节、商业化导向过重、技术创新不足等。虽然业内对 AI 搜索未来发展持有信心,但如何满足用户对实用性和可用性的基本需求,仍是 AI 搜索亟待解决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