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名导陈可辛的金字招牌遇上民国奇案的神秘,再加上章子怡等一众明星大腕的加持,《酱园弄・悬案》自筹备起便头顶 “年度巨制” 光环,连续两年被列为年度期待华语片。然而,上映后豆瓣 5.7 分的成绩,却如一盆冷水浇醒了所有人的期待。从被寄予厚望的影坛佳作,到如今饱受争议的 “年度扑街” 作品,这部电影究竟经历了什么?它真的是一部烂片吗?

作为香港名导,陈可辛曾凭借《甜蜜蜜》《投名状》等作品在内地和香港影坛留下经典。当他官宣拍摄《酱园弄》时,甚至一度传出 “环大陆发行” 的消息,引发热议的同时,也将影片的期待值拉满。影片改编自 “民国四大奇案” 之一的 “酱园弄杀夫案”,讲述 1945 年上海,不堪家暴的詹周氏杀夫分尸,案件在民间与官方引发巨大争议,最终她在时代变革中得以保命的故事。陈可辛没有简单复刻猎奇案件,而是试图以案件为切口,展现动荡时代下的众生相和人物命运纠葛。
电影开篇便极具冲击力:瘦弱的詹周氏身着染血旗袍,提着皮包独自穿过黑暗巷弄抛尸,眼神中痛苦、麻木与憎恨交织,瞬间抓住观众眼球。然而,后续的剧情发展却未能延续这份精彩。影片从戛纳展映时的 150 分钟,重新剪辑为上下两部,如今上部《悬案》片长 96 分钟,看似内容更加丰富,却在叙事节奏和情节连贯性上出现问题。
部分观众认为,影片想表达的主题过多,从女性困境到时代风云,从司法争议到人性复杂,导致故事主线不够清晰,人物塑造也显得有些仓促。章子怡饰演的詹周氏虽演技在线,但角色的内心转变缺乏足够的铺垫,难以让观众产生强烈共鸣。此外,影片在悬疑氛围营造和案件推理过程的呈现上,也未能满足观众对 “悬案” 的期待,让不少冲着奇案情节而来的观众感到失望 。
不过,也有观众为影片发声。他们认为,《酱园弄・悬案》的价值不在于讲好一个悬疑故事,而在于对时代背景的细腻刻画和对人性的深刻探讨。陈可辛镜头下的老上海充满烟火气,一众配角的群像戏也展现出乱世中不同人的生存状态和立场选择。这些观众表示,5.7 分的评分低估了影片在艺术表达和思想深度上的尝试 。
从备受期待到口碑两极,《酱园弄・悬案》的遭遇,折射出观众日益提高的观影要求和电影市场的激烈竞争。它或许不是传统意义上的 “烂片”,但在商业性与艺术性的平衡、叙事节奏把控等方面确实存在不足。在国产电影不断发展的当下,这样的争议之作也给行业带来思考:如何在满足观众期待的同时,坚持艺术表达,创作出真正叫好又叫座的作品,仍是电影人需要探索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