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小时长途飞行后猝死!医生紧急提醒:这类人坐飞机千万别做这事!”​​


​【开篇:一场悲剧敲响警钟】​
7月3日,从新西兰飞往广州的航班平稳降落,乘客们陆续起身准备下机。然而,30岁的李女士(化名)刚走出机舱不到10分钟,突然晕倒在地,机场医护人员迅速展开急救,但最终仍无力回天。据接诊医院医生介绍,李女士死于肺栓塞,而罪魁祸首,正是长达11小时的久坐不动!

这起事件迅速引发关注——长途飞行竟暗藏致命风险?哪些人需要格外警惕?​


​【悲剧背后:久坐为何会致命?】​
医生分析,李女士的猝死与长时间坐姿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关。在飞行过程中,由于空间有限、活动减少,血液容易在下肢静脉淤积,形成血栓。当她起身时,血栓可能脱落并随血流进入肺部,引发急性肺栓塞,导致心室颤动、心跳骤停。

“这种情况在医学上被称为’经济舱综合征’,但并非只有经济舱乘客才会中招。”广中医一院白云医院ICU彭主任强调,​任何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缺乏活动的人都有风险,尤其是以下高危人群:

1. 肥胖人群

体重超标者血液循环本就较差,久坐更容易导致血液淤积。

2. 妊娠期女性

孕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加上子宫压迫下肢静脉,血栓风险显著增加。

3. 口服避孕药或激素治疗者

这类药物会提高血液凝固性,久坐后血栓风险更高。

4. 肿瘤患者

癌症本身及放化疗可能影响凝血功能,使血栓风险上升。


​【如何预防?医生给出关键建议】​
面对”隐形杀手”肺栓塞,医生提醒,​预防胜于治疗,尤其在高危人群中,以下几点至关重要:

1. 每小时活动一次

“哪怕只是简单伸展小腿、抬抬脚,也能促进血液循环。”彭主任建议,飞行途中应定时起身走动,或在座位上进行踝泵运动​(脚尖绷直→脚尖下压,重复多次)。

2. 多喝水,避免脱水

脱水会使血液黏稠度增加,提高血栓风险。建议每小时至少喝一杯水,避免酒精和咖啡因(利尿作用可能加重脱水)。

3. 穿戴医用弹力袜

对于高危人群,医生推荐穿戴医用一级或二级弹力袜,帮助下肢静脉血液回流。

4. 避免交叉腿久坐

长时间交叉双腿会压迫静脉,影响血流,建议保持正确坐姿。


​【新闻总结:别让”久坐”成为健康杀手】​
李女士的悲剧并非个例——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数万人因长途旅行相关血栓死亡。然而,多数人对此缺乏认知,甚至认为”坐飞机哪有那么危险”。

事实上,​肺栓塞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早期症状(如腿部肿胀、胸闷)极易被忽视,一旦发作可能致命。医生呼吁,​高危人群在长途旅行前应咨询医生,必要时提前服用抗凝药物或进行筛查。

​”健康无小事,久坐需警惕。”​​ 这起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在追求便捷出行的同时,千万别忽视身体的求救信号。

(完)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