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半导体作为现代电子产业的核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科技进步的道路。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半导体领域,一家企业正以惊人的速度崛起,它就是屹唐半导体。近期,屹唐半导体凭借卓越的表现,不仅年营收高达 46 亿,更是在全球半导体制造设备领域跃居第二,这一成绩无疑在行业内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引发了广泛关注。

2015 年 12 月,屹唐半导体在半导体产业的版图上悄然诞生,由北京亦庄国投发起成立。彼时,它如同初出茅庐的少年,虽定位为半导体设备技术开发与制造,却因缺乏核心技术而略显稚嫩。然而,一场大胆的 “收购战” 改变了它的命运轨迹。2016 年,屹唐半导体毅然决定斥资 19.18 亿元,收购拥有 28 年历史的美国半导体设备公司 MTI。这一决策堪称关键,而背后的关键人物 —— 陆郝安,更是功不可没。从物理学博士到英特尔技术骨干,陆郝安的职业生涯见证了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变迁。此次收购,他并非简单地 “买技术”,而是怀揣着将 MTI 技术与中国市场深度融合、实现弯道超车的宏大愿景。
时光荏苒,9 年后的今天,当初的宏伟蓝图正逐步变为现实。2025 年 7 月 8 日,屹唐半导体成功登陆科创板,市值高达 770 亿元,成为今年北京地区最大规模的 IPO,同时也是亦庄国资孵化出的 “巨无霸” 科技企业。屹唐半导体的主要业务聚焦于集成电路制造设备,其中干法去胶设备更是其王牌产品,在 2023 年全球市场份额中占比高达 34.60%,稳居全球第二。
回首屹唐半导体的发展历程,可谓是一部充满挑战与突破的奋斗史。陆郝安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后,赴美深造,先后在多所高校担任研究员,并在应用材料公司、英特尔等行业巨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15 年,他临危受命,接手屹唐半导体,开启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征程。2016 年收购 MTI 后,屹唐半导体如虎添翼。2018 年,北京亦庄工厂顺利投产,首台国产化干法去胶设备成功下线,制程能力从 65nm 提升至 5nm,快速热处理设备全球市占率达 13.05%,位居全球第二。产品更是成功打入台积电 5nm 产线、三星 DRAM 生产线,国内 12 英寸晶圆厂覆盖率大幅提升。2018 年,公司营收突破 2.52 亿美元,实现扭亏为盈;2020 年,三轮融资的注入让公司估值飙升至 200 亿元,一举成为超级独角兽。近三年,公司业绩虽受行业周期影响出现波动,但随着国产替代进程的加速,2024 年营收增长 18% 达 46.3 亿元,净利润更是同比飙升 75% 至 5.4 亿元。
然而,在半导体领域这片充满挑战的海洋中,屹唐半导体并非一帆风顺。在刻蚀设备等核心技术方面,与国际巨头如泛林半导体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国际巨头通过技术迭代和生态绑定巩固垄断地位,而屹唐半导体则另辟蹊径,依托收购 MTI 的技术遗产,采用 “嫁接式创新” 策略。例如,借鉴 MTI 双晶圆传输技术,开发高效刻蚀腔体,提升生产效率;在 3D NAND 闪存领域,凭借独特的侧壁保护技术,提升产品良率,成功打入美光科技产线。
屹唐半导体的崛起,不仅彰显了自身的实力,更揭示了半导体国产化的结构性机会。当前,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庞大,但部分关键环节国产化率较低,如刻蚀、薄膜沉积等。美国出口管制带来了危机,却也为国产企业创造了核心零部件国产替代的窗口期。同时,差异化技术路线也为国产企业提供了 “换道超车” 的机遇,屹唐半导体的 “刻蚀 – 退火” 一体化设备便是成功范例。
屹唐半导体的成功,是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它不仅为中国半导体产业注入了强大的信心,更展示了国产企业在面对国际竞争时的创新能力和坚韧精神。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持续拓展,屹唐半导体有望在全球半导体制造设备领域继续书写辉煌篇章,引领中国半导体产业迈向新的高度。让我们拭目以待,见证中国半导体产业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