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印象中,核设施一直是神秘且危险的存在,而当核设施与黄蜂巢联系在一起,并且这些蜂巢还带有超标的辐射时,无疑会引发公众的广泛关注和担忧。2025年7月3日,美国南卡罗来纳州萨凡纳河核设施的工作人员在例行检查时,就遭遇了这样令人不安的情况。

当时,探测器突然发出刺耳的警报声,工作人员发现了一个黄蜂巢。这本是再平常不过的事物,然而,这个巢的辐射值却达到了每分钟10万次衰变,整整超出联邦安全标准10倍。这就像是一颗隐藏在暗处的“定时炸弹”,瞬间打破了核设施的平静。更让人揪心的是,到7月底,工作人员又陆续发现了3个放射性黄蜂巢,仿佛一场看不见的危机正在悄然蔓延。
那么,黄蜂巢为何会带有辐射呢?其实答案并不像科幻电影中那样复杂离奇。黄蜂筑巢需要木质纤维,它们会从周围环境中刮取木材碎屑,混合唾液制成类似纸张的材料。而萨凡纳河核设施曾经是生产核武器的地方,土壤和植物早已被铯 – 137等放射性物质污染。铯 – 137在化学性质上与钾元素极其相似,当环境中钾元素不足时,植物和动物的细胞会“误认”铯 – 137为钾,将其吸收进体内。黄蜂采集了这些被污染的木材,自然就造出了放射性的巢穴。
这并非是第一次发现辐射性的黄蜂巢。1964年,在田纳西州的橡树岭国家实验室,无人监测站出现异常高读数,原来是藏在仪器箱内的黄蜂巢在作祟,这些蜂巢使用了来自废物处置区的放射性泥土来筑巢,辐射暴露使得成功羽化为成虫的黄蜂幼虫数量减少了40%。而另一个亲缘关系很近的物种——管风琴泥蜂,则会有选择地避开这些放射性泥土,其巢穴总是“干净”的,这暗示了某些物种可能已经演化出了探测并规避辐射的能力。2003年,华盛顿州汉福德核设施也发现了覆盖6英亩的放射性黄蜂巢,清理时不得不挖走一英尺深的土壤。
对于此次发现的4个放射性黄蜂巢,官方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使用杀虫剂喷洒蜂巢,随后将其作为放射性废料进行封装处理,并对周围区域进行了勘测,幸运的是,周边区域未发现任何放射性污染。而且,在所有被移除的蜂巢中,均未发现存活的黄蜂。美国能源部的官员表示,这些黄蜂巢“不会对工作人员、社区或环境构成健康风险”。虽然辐射值超标10倍,但仍低于一次CT扫描的辐射量,而且黄蜂的活动范围通常只有几百米,不会飞出核设施的边界。
然而,这些核废料的处理依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预计将至少持续到2065年。这4个放射性蜂巢就像是一个警示,提醒我们冷战的遗产依然深刻地书写在土地之上。尽管目前不会出现如“黄蜂侠”般的变异生物威胁,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核设施周边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安全需要我们持续关注和监测,以确保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环境的稳定。在处理核废料和应对潜在风险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加谨慎和科学,避免因疏忽而引发更大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