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的立定跳远项目赛场,紧张氛围弥漫。当松延动力小顽童队的 N2 机器人纵身一跃,落地瞬间成绩定格在 1.25 米时,全场沸腾。这一成绩不仅让其力压宇树科技队(1.20 米)和灵翌科技队(1.13 米)夺得冠军,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人形机器人运动控制领域的硬核实力。松延动力创始人兼董事长姜哲源在赛后坦言,这枚金牌的背后,是算法优化与硬件调试的完美协同。

此次夺冠的小顽童队,是松延动力派出的两支队伍之一,另一支 “旋风小子” 队使用的是 K1 机器人。姜哲源透露,团队为比赛准备了多套方案,尤其在算法层面进行了针对性突破。机器人跳远看似简单,实则是对硬件爆发力与算法精准度的双重考验。硬件上,需要足够大的空间扭矩和优化的构型才能支撑起有效的跳跃;算法上,则要通过复杂的建模与调试,让机器人在瞬间爆发时保持平衡并实现最大跳距。
“我们在仿真环境中对机器人身体进行简化建模,逐一调试电机扭矩位置、出击力量等参数,生成最优运动轨迹后,再通过强化学习找到最佳策略。” 姜哲源解释道。这种 “虚拟仿真 + 强化学习” 的模式,让机器人在短时间内完成了相当于人类运动员数千次的训练迭代,最终在真实赛场实现了 1.25 米的突破。值得注意的是,松延动力的参赛机器人在身高上并不占优势,能夺冠更凸显了算法优化的关键作用。
从技术层面拆解,机器人立定跳远的核心难点在于 “瞬间爆发力控制” 与 “空中姿态平衡” 的协同。起跳时,需要腿部关节电机在毫秒级时间内输出最大扭矩,同时腰部、手臂的姿态调整必须精确到度,才能避免失衡;落地瞬间,脚部传感器需实时反馈地面反作用力,控制系统迅速调整关节角度以缓冲冲击,否则极易摔倒。松延动力的算法团队通过大量数据训练,让 N2 机器人在起跳角度、发力时机、空中重心控制等环节形成了 “肌肉记忆” 般的精准响应。
此次夺冠并非偶然,而是松延动力在人形机器人运动控制领域长期积累的结果。据了解,团队在机器人步态规划、动力控制等核心技术上已深耕多年,此前在机器人行走、上下坡等基础动作上就展现出稳定的性能。姜哲源透露,此次跳远算法的突破,未来可迁移至机器人跨越障碍、紧急避险等实用场景,为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巡检、家庭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奠定基础。
更令人期待的是,松延动力计划在今年年底发布一款全尺寸人形机器人产品。目前的 N2、K1 机器人虽在专项运动中表现出色,但尺寸上仍属于中小型机型。全尺寸产品的推出,意味着团队需要在硬件负载、动力输出、能耗控制等方面面临更大挑战,而此次跳远项目验证的算法体系,将为新机型的运动控制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随着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运动能力已成为衡量其智能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松延动力小顽童队的夺冠,不仅是一次赛事胜利,更标志着中国在机器人运动控制算法上已跻身世界前列。未来,随着全尺寸机器人的落地,以及算法在更多复杂场景的应用,人形机器人有望从赛场走向生活,真正实现 “能跑能跳、能帮能助” 的实用价值。这场立定跳远的胜利,或许只是中国机器人产业崛起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