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本市场的舞台上,步长制药近日公布的 2025 年上半年业绩数据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千层浪。报告显示,公司营业收入达 56.64 亿元,较去年同期的 54.32 亿元微增 4.27%,看似波澜不惊;然而,净利润却从上年同期的 2.31 亿元跃升至 6.28 亿元,同比增长 171.24%,如此大幅度的利润增长,瞬间吸引了投资者与行业观察者的目光。但这耀眼的成绩背后,真的如表面这般光鲜亮丽吗?

仔细剖析数据,不难发现这一利润增长是建立在去年上半年业绩 “低基数” 的基础之上。回顾过往,步长制药的业绩可谓是跌宕起伏。自 2020 年至 2024 年,其净利润数据依次为 18.61 亿元、11.62 亿元、 -15.30 亿元、3.19 亿元和 -5.54 亿元,犹如坐过山车一般。而在利润波动的背后,商誉减值问题一直如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威胁着公司的财务健康。
早在 2012 年起,步长制药开启了一系列资本运作,先后于 2013 年、2014 年、2015 年累计斥资 27.48 亿元收购通化谷红制药有限公司 100% 股权,确认商誉 18.36 亿元;又在 2012 年、2015 年累计花费 35.97 亿元收购吉林天成制药有限公司 95% 股权,确认商誉 31.6 亿元,两者商誉合计高达 49.96 亿元。这些收购让步长制药收获了复方曲肽注射液、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谷红注射液等产品,但也埋下了隐患。随着 2019 年医保目录调整,中药注射液和辅助用药受限,步长制药的这些核心产品陆续被多地医保 “退货”,业绩受到重创。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虽已累计计提商誉减值准备 44.6 亿元,但仍有 5.34 亿元商誉账面价值,若吉林天成与通化谷红未来经营未达预期,商誉减值风险依旧一触即发。
除了商誉问题,步长制药的销售费用与研发费用的变化趋势也值得玩味。在销售费用方面,2024 年公司销售费用为 43.23 亿元,相较于往年大幅下降,可今年上半年却再度增长 8.26%,达到 22.39 亿元,占整体营收约 40%。长期以来,步长制药的销售费用就备受诟病,从 2017 年至 2024 年,其销售费用合计约 600 亿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期研发费用合计仅约 33 亿元。不仅如此,其销售费用的使用还存在诸多疑点,部分核心服务商参保人数少却承接高额推广费用,向关联方支付高额费用的行为也屡遭质疑,在医药反腐的大背景下,这种依赖 “市场推广 + 学术会议” 的销售模式正面临严峻挑战。
反观研发费用,报告期内,步长制药研发费用为 0.84 亿元,较上年同期的 1.22 亿元下降 31%。尽管公司称是费用化研发支出同比减少所致,但一直以来,其在研发投入资本化方面的激进做法就饱受市场质疑,被指有 “美化” 利润之嫌。在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创新药研发成为药企核心竞争力的大环境下,研发费用的降低无疑会对公司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步长制药上半年看似亮眼的利润增长,实则暗藏危机。销售费用的再度上扬与商誉减值风险的高悬,犹如两座大山横亘在公司发展的道路上。未来,步长制药能否化解这些潜在风险,在业绩上实现真正的拐点,重回稳健发展的轨道,还需时间给出答案。但可以确定的是,投资者与行业对其后续表现,正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