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半导体行业的激烈竞争中,英特尔近年的日子并不好过。芯片代工业务大幅亏损,在人工智能竞争中又一再落后,生存危机如乌云般笼罩。然而,近日英特尔首席财务官David Zinsner透露的融资最新进展,给这家科技巨头带来了一丝曙光,也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与思考。

美国政府确认将向英特尔投资并持有其10%的股份,这一承诺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一方面,它激励了投资者对英特尔的信心,让大家看到了英特尔在困境中可能迎来转机的希望;另一方面,也引发了诸多担忧,有人质疑这是否会带来不良影响。
David Zinsner表示,公司将利用美国政府的资金清偿2025年底到期的债务,并且希望在所有债务都到期后,不再借入任何债务。目前,美国政府入股前,英特尔已从政府处获得22亿美元,还有57亿美元的拨款尚未到位,同时从《芯片法案》“安全飞地”计划中申请的30亿美元资金也存在不确定性。不过,政府入股有望消除未来资金拨付上的不确定性,且“安全飞地”的30亿美元将在几年内拨付。此外,旗下Altera芯片设计部门的剥离将在未来几周内完成,能额外提供35亿美元的资金,软银的投资也有望在本季度末满足监管要求后到位。
美国政府的投资无疑为英特尔提供了喘息的机会,让其有资金去清偿债务、维持运营,继续在半导体市场中拼搏。但这也引发了部分人的担忧,Palantir联合创始人Joe Lonsdale就对美国政府向英特尔的投资感到不安,他认为这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裙带关系,政府为英特尔提供便利,除非此举能带来更广泛的公共利益,比如加强美国国家安全,否则难以认同。
英特尔方面则强调,政府将不会干预公司的决定,Zinsner坚称政府将根据董事会的建议行使投票权。并且,英特尔将继续与台积电合作,目前英特尔30%的芯片供应来自于台积电,虽然这一比例会继续下降。
从长远来看,英特尔获得美国政府87亿美元融资,既可能是救命稻草,也可能是饮鸩止渴。如果英特尔能够合理利用这笔资金,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实力,在芯片代工业务和人工智能竞争中迎头赶上,那么这笔融资将成为其重振雄风的关键助力。但如果英特尔依旧无法解决自身的问题,不能有效提升竞争力,那么这笔资金可能只是暂时缓解了危机,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其困境,甚至可能让英特尔陷入更深的依赖,失去自我发展的动力。
英特尔在获得融资后,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它需要在利用资金改善财务状况的同时,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和业务转型,以重新赢得市场和投资者的信任。未来,英特尔能否凭借这笔融资实现逆袭,还是会陷入更深的危机,值得我们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