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AI 能轻松写出莎士比亚式十四行诗、精准分析复杂财报,却连拧开矿泉水瓶盖都束手无策时,“莫拉维克鸿沟” 这一困扰机器人领域数十年的难题,始终横亘在具身智能落地的道路上。而成立仅两年半的智元机器人,正以 “闪电般的速度” 和 “系统化的战略”,在物理世界的 “摩擦力” 中劈开一条通路 ——2025 年 8 月,在上海举办的合作伙伴大会上,这家 “年轻巨头” 不仅展示了 5000 台量产机器人的成绩单,更通过 “一脑多形” 产品矩阵、自研灵渠 OS 操作系统及灵创平台,勾勒出跨越 “莫拉维克鸿沟” 的清晰路径。

以 “快” 破局:在物理世界搭建数据飞轮
“数字世界复制文件只需一瞬,物理世界拿一个杯子却要考虑材质、重量、光线等无数变量”,智元机器人董事长邓泰华的这句话,道破了跨越 “莫拉维克鸿沟” 的核心难点 —— 现实世界的不确定性,需要海量真实场景数据来破解。而智元给出的解法,是 “极致的速度”。
自 2023 年初成立,智元仅用两年半便实现从 0 到 5000 台机器人的量产,成为 “全球首个实现千台级人形机器人量产” 的企业,甚至在 2025 年 8 月斩获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超 3000 万元采购订单。这种速度并非单纯的 “抢占市场”,而是构建 “数据飞轮” 的关键:部署的机器人越多,覆盖的场景越广,采集的真实动作、环境交互数据越丰富,具身大模型的学习效率就越高,进而反哺机器人性能提升,形成 “量产 – 数据 – 优化” 的正向循环。
支撑这一速度的,是智元对产业链的深度掌控。在人形机器人约 40 项关键技术中,智元自研或合作定义的占比超 70%,从核心关节、灵巧手到运动控制算法,均实现自主可控。正如其 CMO 邱恒所言:“依赖市面成熟部件无法满足商用需求,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物理世界的‘丛林’中快速迭代。”
“一脑多形”:不执念人形,只适配场景
“莫拉维克鸿沟” 的另一重挑战,在于如何让 AI 在不同物理场景中灵活 “行动”。智元没有陷入 “复刻人类形态” 的教条,而是提出 “一脑多形” 战略 —— 以统一的具身智能大模型为 “大脑”,搭载不同形态的 “身体”,适配多样化场景需求。
在合作伙伴大会上,智元展示了三款核心产品:全尺寸人形机器人 “远征 A2”,已实现草地、碎石路稳定行走,支持全身定制性格与音色,成为探索技术边界的 “交互终端”;轮式底盘 + 机械臂的 “精灵”,专注工业场景生产力提升,凭借 VR 遥操作采集数据,已达到 G2 级商用作业能力,可完成电路板插接等精细任务;身高 1.3 米的 “灵犀 X2”,以 42 个自由度实现流畅舞蹈,成为提供 “情绪价值” 的交互标杆。甚至其实验室新品 “X2-W”,还尝试将 “灵犀” 上半身与轮式底盘结合,探索家庭服务场景的低成本方案。
“身体形态应服务于空间需求,而非追求‘像人’”,联合创始人兼 CTO 彭志辉(稚晖君)的这句话,道出了智元的务实逻辑。这种 “场景优先” 的产品策略,让智元得以快速切入工业、消费、服务等领域,在真实场景中积累数据,逐步缩小 “数字智能” 与 “物理行动” 的差距。
操作系统与生态:筑造跨越鸿沟的 “基础设施”
若将机器人比作跨越 “莫拉维克鸿沟” 的 “船”,操作系统便是 “罗盘”。智元在成立之初便毅然放弃行业通用的 ROS 系统,自研原生具身智能操作系统 “灵渠 OS”,这一决策背后,是对产业命脉的战略考量。
“灵渠 OS” 专为高自由度人形机器人设计,南向可深度适配硬件关节与传感器,北向能高效对接具身大模型,解决了传统 ROS 在智能化、群体协同上的短板。更关键的是,智元计划 2025 年底将其开源,并捐赠给基金会,通过 “兼容 ROS + 聚焦增量市场” 的双栈策略,吸引开发者共建生态。正如邓泰华所言:“具身智能是万亿级赛道,中国需要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统‘根技术’,这不是选择,而是必然。”
为降低开发门槛,智元还推出 “灵创平台”—— 用户无需编程,只需像剪视频一样在时间轴上拼接动作,或上传手机拍摄的 2D 视频,即可通过 AI 自动生成机器人 3D 动作。这种 “从编程到创作” 的转变,不仅让普通用户能 “教” 机器人新技能,更开启了具身智能的 UGC 时代,为生态注入源源不断的创造力。
长跑者的清醒:在快与慢中等待 “奇点”
尽管进展迅猛,智元与行业专家仍保持着对 “莫拉维克鸿沟” 的敬畏。在与 “IT 老友会” 的研讨中,新物种研究院院长吴伯凡提醒:“物理世界遵循‘反摩尔定律’,越接近目标,成本可能越高。” 智元也清醒地认识到,具身智能的 “ChatGPT 时刻” 尚未到来,仍需在数据积累、算法优化、场景落地中持续深耕。
目前,智元的策略是 “以快补慢”—— 通过规模化部署加速数据飞轮,同时以开源生态吸引全球开发者共同突破技术瓶颈。正如稚晖君所言:“我们不追求一蹴而就,而是通过每一次场景落地、每一轮数据迭代,逐步让机器人学会‘像人一样思考与行动’。”
从 5000 台量产的 “速度奇迹”,到 “一脑多形” 的场景适配,再到 “灵渠 OS + 灵创平台” 的生态布局,智元机器人正以系统化的战略,一步步填补 “莫拉维克鸿沟”。这场跨越数字与物理世界的征途或许漫长,但当机器人能在工厂精准作业、在家庭贴心服务、在公共空间自然交互时,具身智能的 “奇点”,终将在这些扎实的探索中悄然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