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星人警惕!秋季过敏原和春季大不同,这样做能 “先下手为强”

“立秋后鼻子就没舒服过,整天打喷嚏、流鼻涕,还以为是感冒,结果查出来是过敏!” 随着北方地区进入秋季花粉过敏高发期,清华大学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的过敏门诊挤满了患者。和春季过敏不同,秋季致敏元凶换成了蒿属、葎草、豚草等杂草花粉,这些 “隐形杀手” 颗粒小、传播远,让不少过敏星人防不胜防。线上购药平台数据显示,近期东北、西北、华北地区抗过敏用药需求飙升,儿童过敏咨询量也同比增加 2-3 倍。想要安稳度过秋天,先搞懂秋季过敏的 “不同之处”,才能真正 “先下手为强”。

秋季过敏≠春季过敏,过敏原和症状都有差异

很多人以为过敏不分季节,其实春秋季的致敏 “元凶” 大不一样。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变态反应科主任岳红红解释,春季过敏多由树木花粉引发,而秋季则是蒿属、葎草(俗称拉拉秧)、豚草等杂草花粉的天下。这些杂草花粉颗粒更小、重量更轻,能随风飘到几公里外,很容易被吸入鼻腔或接触皮肤,引发过敏反应。

秋季过敏的症状也更 “刁钻”:除了常见的鼻痒、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过敏性鼻炎典型症状),还常伴随眼痒、眼红、眼睑水肿(过敏性结膜炎),严重时会出现咽痒、咳嗽、胸闷,甚至诱发哮喘急性发作。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付志婕提醒,很多人会把过敏当成感冒,但过敏症状通常持续超过两周,且没有发热、咽痛等感冒症状,若延误治疗,可能引发鼻窦炎、中耳炎等并发症。

目前北京已进入秋季花粉最高发期,监测显示 8 月 23 日至 9 月 11 日连续 20 天花粉浓度达最高等级 5 级,蒿草、藜科植物是主要致敏源,敏感人群出门稍不注意就可能 “中招”。

“先下手为强”!3 招避开秋季过敏

对付秋季过敏,关键在 “预防”,做好这 3 点,能大幅降低过敏风险:

第一,避开花粉高峰期出门。秋季花粉浓度在早上 9 点至下午 5 点最高,这段时间尽量减少户外活动;若遇雷雨天气,更要待在室内并关好门窗 —— 雷雨会让花粉颗粒破裂,释放更多致敏物质,可能引发 “雷暴哮喘”,风险更高。

第二,外出做好 “物理防护”。必须出门时,除了戴口罩,还可以在鼻腔内涂抹花粉阻隔剂,像给鼻子加一层 “防护膜”,阻止花粉进入;回家后第一时间做 “清洁”:用淡盐水或正规鼻腔冲洗液冲洗鼻腔,洗脸、洗手、换衣服,把附着在身上的花粉彻底清除,避免带到床上或沙发上。

第三,提前关注花粉浓度,备好应急药物。现在很多天气 APP 会实时更新花粉浓度,过敏星人可以每天查看,浓度高时提前做好防护;家中可常备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物,若出现轻微鼻痒、打喷嚏,可按说明书服用缓解症状,但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胸闷、气促等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不要自行加大药量。

儿童过敏需特别注意,这些细节别忽视

近期儿童过敏咨询量激增,美团买药数据显示,立秋以来儿童氯雷他定糖浆订单量同比增长 86%。清华大学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周耀铃提醒家长,带孩子出门前,要先查花粉浓度和天气,避开花粉高峰时段和污染严重区域;孩子在户外玩耍时,尽量避免去草丛、花丛多的地方,减少接触杂草花粉的机会;回家后除了清洁口鼻,还要注意清洗头发 —— 花粉容易粘在头发上,孩子睡觉时可能蹭到枕头上,导致反复接触过敏。

另外,秋季空气干燥,紫外线强,过敏星人皮肤容易流失水分,变得更敏感。岳红红建议,日常要加强皮肤保湿,多涂温和的保湿霜,多喝水补充水分,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护肤品或清洁产品,减少皮肤过敏的风险。

从用药需求来看,秋季过敏以鼻部症状为主,氯雷他定片、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成为北方多城热销药,兰州、太原等地相关药品搜索量环比增长超 1 倍。头豹研究院研报显示,我国过敏性鼻炎药物市场规模预计 2030 年将达 567.7 亿元,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过敏人群对科学应对方法的需求日益增长。

对过敏星人来说,秋季不是 “躲不过的劫”,而是 “可预防的挑战”。只要分清过敏原、提前做防护、及时处理症状,就能减少过敏带来的困扰,轻松享受秋天的美好。赶紧把这些方法分享给身边的过敏朋友,一起 “先下手为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