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里,我们的饮食习惯正悄然发生着变化。有人跟风尝试被贴上“健康”标签的生酮饮食,有人偏爱重盐重辣的重口食物来刺激味蕾,还有人常常带着焦虑、烦躁等情绪匆匆进餐。然而,这些看似平常的饮食选择,却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加速身体衰老的“催化剂”,还会悄悄降低免疫力,让我们的健康防线变得脆弱不堪。很多人对这些潜在危害浑然不觉,依旧日复一日地保持着这样的习惯。若想守护年轻状态与身体健康,趁早改掉这些不良饮食习惯至关重要。

加速衰老的三大不良饮食习惯
带着情绪吃饭
不少人在心情低落时,习惯用“化悲愤为食欲”的方式排解情绪。但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发现,愤怒对心血管健康的负面影响最为显著。当参与者回忆并沉浸于愤怒情绪中时,仅需约8分钟,其心血管内皮功能就会受到影响,且这种不良影响能持续长达40分钟。而心血管内皮功能的减退,会直接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比如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甚至诱发斑块破裂。《欧洲预防心脏病学杂志》也指出,即便日常饮食再健康,若长期带着负面情绪进餐,心脏也可能逐渐受到伤害。
情绪性进食与正常饥饿有明显区别,它往往来得突然,对食物的选择也会失去理智,更倾向于高油、高糖、高脂的高能量食物。要摆脱情绪性进食,可先调情绪再吃饭,通过深呼吸、倾诉或运动平复心情;专注感受每一餐,吃饭时放下手机,认真品味食物;细嚼慢咽知饱腹,放慢进餐速度,充分咀嚼食物。
生酮饮食
近年来,生酮饮食在健身减肥圈颇为流行,其核心是摄入较高比例的脂肪、适量的蛋白质和相对较低的碳水化合物,很多人将其简化理解为“不吃主食”。但有研究表明,生酮饮食虽能在短期内快速降低体重,但从长期来看,不仅可能出现反弹,还会增加2型糖尿病风险,甚至危害心脑血管,不建议普通人盲目采用。减肥期间,推荐吃全谷物和薯类食物,成人每天摄入谷类200 – 300克(其中全谷物50 – 150克),薯类50 – 100克。
高盐饮食
高盐饮食的危害远不止导致高血压。我国死亡率排名第一的脑卒中就与高盐饮食密切相关,高盐摄入会导致血压波动,损伤血管内皮,增加脑卒中的发病风险。过量的盐还会加速体内钙的流失,破坏骨骼的钙平衡,显著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尤其对中老年人和女性群体影响更大。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人每日盐摄入量应低于5克,而我国居民人均每日盐摄入量高达9.3克,超标问题极为突出。控制盐摄入,不仅要炒菜时少放盐,还要警惕调味品、零食、加工食品等“隐形盐”。
如何吃出“年轻”?
我国研究人员在《医学前沿》杂志发表的研究发现,饮食多样性和表型衰老加速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日常吃的食物种类越丰富、越“杂”,身体的衰老速度往往越慢。想要吃出“年轻态”,关键要在饮食多样性的基础上,选对食物类型。
主食优选全谷物,如燕麦、糙米和全麦面包等,它们含有更多的B族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有助于降低肥胖、2型糖尿病等发病风险,推荐每天至少一餐食用全谷物。果蔬方面,选深色蔬菜,日常饮食中深色蔬菜应占总蔬菜量一半以上,每日新鲜蔬菜摄入不少于300克,至少3种,最好5种以上,水果每日摄入200 – 350克,至少1种,最好2种以上。肉类选优质蛋白,增加白肉(禽类和海鲜水产)、减少红肉(牛、羊、猪肉等),尽量少食用加工肉类。豆类含有谷类蛋白质中所缺乏的赖氨酸,是优质的植物蛋白来源,将豆类与谷物搭配,可改善免疫功能、骨骼健康,坚果建议每周吃50 – 70克。茶饮方面,适当喝茶,茶叶中含茶多酚、儿茶素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对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有一定益处。
不良的饮食习惯就像隐藏在生活中的“健康杀手”,悄悄加速着我们的衰老。我们应重视这些饮食习惯,从现在开始做出改变,选择健康的饮食方式,吃出年轻,守护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