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咳喘息高发!0-4岁宝宝’隐形杀手’来袭,家长必看防护指南”​​

“秋意渐浓,咳嗽声起!”随着夏秋交替,昼夜温差逐渐增大,儿童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期。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率在南方省份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中连续多周排名第一,0-4岁儿童感染风险持续走高。这个被称为婴幼儿”健康杀手”的病毒,正悄然威胁着孩子们的健康。潮新闻记者深入调查,为您揭开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神秘面纱,提供科学防护指南。

​(呼吸道合胞病毒:婴幼儿健康的”隐形威胁”)​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一种常见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呼吸道病毒,也是导致婴幼儿感染后发展为下呼吸道感染住院的首要检出病原。杭州市儿童医院感染科医生王宇豪介绍,该病主要集中在每年10月至次年4月,但今年有所提前,自9月开学后,患者数量已有所上升。

“最令人担忧的是低龄儿童,尤其是6个月内的婴儿。”王宇豪强调,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一旦感染,病毒很容易扩散到下呼吸道,引起毛细支气管炎与肺炎,表现为高热、气促、喘憋,甚至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更令人揪心的是,婴儿时期若发生严重感染,可能给孩子的肺部健康带来长期影响,日后出现反复喘息、支气管哮喘的风险会显著增加。

​(病毒传播:家庭内部的”隐形链条”)​

令人意外的是,很多低龄患儿并非直接接触外界感染,而是通过家庭内部传播。王宇豪讲述了一个典型案例:一个刚出院的满月男孩安安,是今年医院接诊的年纪最小的患儿。孩子最初因发热、咳嗽就诊,最终确诊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发的肺炎。经调查发现,安安家中有一个5岁的哥哥,哥哥在幼儿园活动时可能感染了病毒,回家后通过亲密接触传染给了安安。

“这种情况在门诊中很常见。”王宇豪解释,很多低龄儿童由家中老人照看,而老人被感染后可能没有明显症状或是无症状感染者,容易放松警惕。低龄儿童免疫系统脆弱,更容易出现连锁反应。

​(科学防护:降低感染风险的实用建议)​

虽然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但大多数患儿会在一周左右逐渐好转。王宇豪提醒,预防胜于治疗,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降低感染风险:

  1. 定期对玩具及衣被进行消毒
  2. 督促孩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
  3. 出行佩戴口罩、不乱摸,少去人员密集处
  4. 若孩子出现剧烈咳嗽、喂养困难、心动过速、脱水等情况,请尽早就诊

​(全面防护:警惕其他季节性传染病)​

除了呼吸道合胞病毒,近期还有鼻病毒、腺病毒等传染病零星散发,同样通过飞沫与接触传播。王宇豪特别提醒,家长还需警惕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轮状病毒性肠炎、诺如病毒胃肠炎、流行性感冒等传染病的威胁。

​(新闻总结)​

呼吸道合胞病毒正迎来高发期,0-4岁儿童,特别是6个月内的婴儿面临较高感染风险。这种病毒可能导致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甚至留下长期健康隐患。家长要提高警惕,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包括家庭消毒、个人卫生习惯培养、减少人员密集场所活动等。同时,也要关注其他季节性传染病的威胁,通过接种疫苗、适当锻炼和保持营养均衡来增强孩子体质。让我们共同守护孩子的健康,安然度过这个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