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在上海一家汽车零部件工厂里,一台身高1.7米、名叫”远征A2-W”的机器人正不知疲倦地搬运着周转箱。3小时、800多个箱子、0失误——这个成绩让在场的人类工人都竖起了大拇指。7月9日,智元机器人和中科新松在上海同步展示了两款颠覆性的人形机器人产品,它们不仅能像人类一样灵活搬运,还能自主避障、纠错,甚至适应非标准化操作。当”钢铁劳模”开始上岗,传统流水线工人的未来将何去何从?

一、”钢铁劳模”上岗记:3小时搬运800箱,比人类更稳更快
在富临精工的工厂里,远征A2-W正在进行常态化拆垛搬运作业直播。这个”上岗”才一个月的机器人新员工,已经展现出了惊人的工作效率:单班搬运800余个周转箱,3小时作业零失误。更令人惊叹的是,它还能在动态干扰环境中自主规划路径,遇到人员或障碍物时能实时调整,甚至能在托盘码放不规范时自主纠错。
“它的抗干扰能力和纠错能力远超传统自动化设备。”富临精工工程部主任邓扬评价道,”尤其是面对非标准化操作时,它的适应性让我们印象深刻。”
这台机器人的秘密在于其”通用具身”设计——不仅能搬运,还能分拣、组装,甚至能在托盘料箱码放不规范时自主调整抓取姿态。智元机器人透露,A2-W已实现小批量商用部署,未来1-2年内将在更多工业场景中规模化应用。
二、双臂柔顺+智能升降:中科新松发布两款”变形金刚”
同一天,中科新松发布了睿可MR73A和MR73B两款人形机器人,一款主打”双臂柔顺”,一款专注”智能升降”,堪称工业机器人的”变形金刚”。
MR73A拥有27个自由度,双臂能像人类一样柔性协作,甚至允许人类直接引导操作。它还能自主导航、语音交互,甚至能识别人脸和物体,堪称”移动的多面手”。
MR73B则像是一个”智能升降平台”,能以1m/s的速度移动,自主充电2小时续航,还能适应不同高度的货架存取作业。它的”能屈能伸”设计,让物流仓储效率大幅提升。
中科新松总经理李法设表示:”人形机器人技术仍在发展中,我们推出两款定位互补的产品,就是为了在多元场景中快速迭代。”
三、未来已来:机器人会取代流水线工人吗?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形机器人正在从实验室走向工厂。它们不仅能替代人类完成枯燥、重复、危险的工作,还能通过持续学习适应更多复杂任务。
然而,机器人取代人类的讨论也随之而来。富临精工的案例显示,人形机器人目前更多是”增强”而非”替代”——它们帮助人类完成繁重劳动,让工人转向更有创造性的工作。
智元机器人和王闯透露:”未来1-2年内,我们将推动通用具身机器人在更多工业场景中规模化应用。”这意味着,”钢铁劳模”可能会成为工厂的标配。
【结语】
从3小时搬运800箱零失误,到双臂柔顺、智能升降的”变形金刚”,上海工厂里的人形机器人正在重新定义”劳动”的含义。它们或许不会完全取代人类,但一定会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当机器人开始像人类一样思考和行动,未来的工厂会是什么样子?答案或许就在这些”钢铁劳模”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