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李药业净利暴增114%背后:胰岛素龙头的”甜蜜烦恼”与破局之道》​​

“净利暴涨114%,股价连涨8天!”甘李药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中报预告,但在这份成绩单背后,既有集采红利带来的”甜蜜”,也有国际化审批滞后、市场竞争加剧的隐忧。作为国产胰岛素龙头,甘李药业正站在业绩反弹与长期发展的十字路口,其能否将短期优势转化为持久竞争力,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业绩飙升:集采红利+精细管理的双重奏

7月9日,甘李药业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6亿至6.4亿元,同比增长100.73%至114.12%;扣非净利润4.6亿至5亿元,同比大增262.47%至293.99%。消息一出,公司股价应声上涨,截至7月21日累计涨幅超30%。

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两大核心因素:

  1. 集采政策利好​:2024年胰岛素接续集采中,甘李药业协议量增长32.6%,产品价格回升,实现”量价齐升”。以基础胰岛素为例,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0.97%,占总收入的64%。
  2. 成本管控见效​:公司通过精细化管理和费用优化,净利率显著提升,2024年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均同比下降。

“这是内外双振的结果。”行业分析师王彦博指出,”甘李药业既抓住了政策红利,又展现了强大的经营韧性。”


创新突围:从胰岛素到减肥药的差异化布局

甘李药业的增长不仅源于现有产品的放量,更来自研发管线的持续突破。作为国内三代胰岛素龙头,公司正加速向创新药领域拓展:

  • 第四代胰岛素​:创新型周制剂GZR4注射液已进入III期临床,预计每年可减少注射300余次,显著提升患者依从性。
  • GLP-1RA赛道​:博凡格鲁肽(GZR18)作为全球首款进入肥胖适应症III期临床的GLP-1双周制剂,在中国T2DM患者中减重幅度达17.3%,有望成为全球首个同类产品。

“研发费用占比近20%,销售团队覆盖4.1万家医疗机构。”行业分析师孙业文认为,甘李药业已形成”传统产品托底、创新药开拓”的双轮驱动模式。


国际化挑战:审批滞后与市场博弈

尽管海外收入同比增长23.89%,但甘李药业的国际化之路仍面临两大挑战:

  1. FDA审批滞后​:三款胰岛素注射液自2023年提交申请后,至今仍在整改阶段,而竞争对手联邦制药已通过GLP-1药物合作快速切入欧美市场。
  2. 全球竞争加剧​: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2025年一季度销售额达78.64亿美元,成为全球”药王”;礼来的替尔泊肽也以61.5亿美元紧随其后。

“美国市场是创新药的核心战场。”行业专家指出,甘李药业虽已通过EMA GMP检查,但FDA审批效率的差距可能影响其国际布局节奏。


隐忧与应对:现金流、费用与竞争压力

在亮眼业绩背后,甘李药业也需警惕以下风险:

  1. 费用结构变化​:2025年一季度销售费用大增43.7%,而研发费用仅增长8%,可能影响长期创新能力。
  2. 资金流动性​:应收账款余额较上年末增加53.39%,存货增长5.71%,需防范回款风险。
  3. 市场竞争​:通化东宝、联邦制药等国内对手虎视眈眈,外资巨头在全球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增长95.29%,为公司提供了缓冲空间。”分析师认为,甘李药业需在研发和商业化之间找到平衡点。


新闻总结:穿越周期,方能基业长青

甘李药业的业绩反弹印证了其行业龙头地位,但长期发展仍需突破三大关卡:

  1. 创新转化​:加速GZR4和博凡格鲁肽的上市进程,构建第二增长曲线。
  2. 国际化破局​:加快FDA审批,抢占欧美市场高地。
  3. 精细化运营​:优化费用结构,提升研发效率。

“业绩增长只是起点,如何穿越周期才是关键。”行业观察人士指出,在糖尿病和减重药物市场高速增长的背景下,甘李药业能否将短期优势转化为持久竞争力,将决定其能否从”胰岛素龙头”升级为”全球代谢疾病领导者”。

随着中报正式披露临近,市场将更关注其研发进展和国际化落地情况。对于甘李药业而言,这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在创新与全球化双轮驱动下,这家国产药企有望书写新的行业传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