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明星陨落?航天宏图深陷欠薪危机:40%工资背后的经营困局”​​


​”只发40%工资,还欠了我们七八万!”航天宏图前员工李欣的控诉,揭开了这家科创板明星企业的遮羞布。近日,航天宏图被曝长期拖欠员工薪资,部分员工仅能拿到应发工资的四成,涉及上千名员工,引发广泛关注。这家曾市值高达200亿元的卫星互联网领军企业,如今却陷入业绩下滑、债务高企、军采资质暂停的多重困境,曾经的辉煌仿佛一夜之间崩塌。


​【欠薪风波】​
1. 工资缩水,员工维权
据多名员工反映,航天宏图自2024年起持续降薪,员工仅能领取原工资的40%,绩效奖金更是不见踪影。李欣表示,自己入职时月薪过万,如今只能拿到4000元左右,”家里还有孩子要养,只发40%怎么活?”离职后,公司虽在离职协议中列明欠薪金额,但迟迟不予支付。

2. 欠薪规模或达千万
王芳、李鸣等前员工证实,欠薪情况普遍存在,部分员工被拖欠6-7个月工资,甚至报销费用也未能结清。有员工粗略估算,公司欠薪总额或达数千万元。更令人气愤的是,公司在未支付工资的情况下,仍为欠薪部分申报税款,引发员工强烈不满。


​【经营困局】​
1. 业绩断崖式下滑
航天宏图2024年营收同比下跌13.39%,亏损扩大至13.93亿元,今年一季度营收再降44.1%。核心业务军用遥感测绘因军采资质暂停遭受重创,2023年9月至今,军采资质被暂停周期已超12个月。

2. 债务压力加剧
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总负债攀升至38.6亿元,资产负债率增至78.09%。短期借款5.08亿元,货币资金仅3.57亿元,账上资金远不足以覆盖短期债务。更糟糕的是,公司因票据承兑逾期738.28万元被列入承兑人逾期名单,商业汇票承兑服务权限被暂停。


​【危机根源】​
1. 军采资质成”阿喀琉斯之踵”​
军用遥感测绘业务曾是航天宏图的核心利润来源,军采资质暂停直接导致订单流失,业绩断崖式下滑。尽管公司申诉恢复资质,但至今未果,核心业务持续低迷。

2. 现金流管理失控
连续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为负,应收账款回收困难,叠加军采资质暂停导致的收入锐减,公司资金链日益紧张,最终引发欠薪危机。


​【行业影响】​

  1. 卫星互联网行业警示​:航天宏图的困境折射出行业过度依赖政府订单的风险,企业需构建多元化盈利模式。
  2. 科创板公司治理反思​:作为科创板首批上市公司,航天宏图的财务危机暴露出部分科创企业在高速扩张中忽视风险管理的问题。

​【未来展望】​
航天宏图面临生死考验:

  • 短期需解决欠薪问题,稳定员工队伍,恢复市场信心;
  • 中期需尽快恢复军采资质,同时开拓民用市场,降低对军工业务的依赖;
  • 长期需重构商业模式,提升现金流管理能力,避免重蹈覆辙。

若无法在短期内扭转颓势,公司可能面临退市风险,曾经的科创板明星或将黯然陨落。


​【新闻总结】​
航天宏图的欠薪危机绝非简单的劳资纠纷,而是企业经营不善的集中爆发。从军采资质暂停到债务高企,从业绩下滑到现金流枯竭,多重危机交织将这家曾经的明星企业推向悬崖边缘。

这一事件给资本市场和科创企业敲响警钟:

  1. 过度依赖单一客户或业务的风险​:航天宏图军用业务占比过高,在资质暂停后毫无缓冲余地;
  2. 现金流管理的重要性​:连续多年经营现金流为负,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
  3. 科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能仅靠资本市场的光环,更需要扎实的经营业绩支撑。

对于航天宏图而言,当务之急是解决欠薪问题,稳定军心,同时全力恢复军采资质,开拓新的增长点。否则,这家曾经的科创板明星企业,很可能成为资本市场又一个”陨落”的案例。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