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最伤肝的不是酒,竟是它!很多人天天喝,小心肝病找上门

炎炎夏日,一杯冰镇甜饮料下肚,那种清爽畅快的感觉让不少人欲罢不能。但你知道吗?比起酒,这些被称为 “快乐水” 的甜饮料,才是夏天隐藏的 “伤肝高手”。每天畅饮的背后,可能正悄悄给肝脏埋下健康隐患。

饮料之所以让人爱不释口,大多离不开一个 “甜” 字。果汁、碳酸饮料、奶茶、柠檬茶…… 这些甜蜜蜜的饮品,殊不知每一口都可能在损害我们的肝脏。近年来,我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率持续攀升,已超过病毒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病,成为最常见的慢性肝病。而这一疾病,与我们常喝的甜饮料有着密切联系。

一项发表在《营养素》医学期刊上的研究表明,排除肥胖、年龄等相关因素后,每天从含糖饮料中摄入糖≥72 克(男性)和≥50 克(女性)的人,患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风险会增加 60%。更令人惊讶的是,代糖饮料也未能 “独善其身”,每天大量摄入代糖饮料的人,患脂肪肝病的风险增加约 78%。

甜饮料伤肝的 “罪魁祸首” 之一是其中的果糖。果糖主要在肝脏中代谢,大量摄入会促使肝脏生成脂肪,当脂肪堆积在肝细胞中,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脂肪肝。而脂肪肝并非无关痛痒,它与肝硬化、肝癌密切相关,有研究显示,16% 的肝癌由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转变而来。

除了脂肪肝,甜饮料还可能增加肝癌风险。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与很少喝含糖饮料的人相比,每天喝 1 杯或更多含糖饮料的人,患肝癌的风险增加 85%,其他慢性肝病的死亡风险高 68%。虽然该研究未发现代糖饮料会增加肝癌风险,但世界卫生组织已将代糖阿斯巴甜列为 2B 类致癌物,其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为何代糖饮料也会有风险?目前虽无定论,但有研究认为,长期饮用可能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导致体内炎症水平上升及肝脏脂质堆积。而且,甜饮料容易让人上瘾,甜味信号会激活大脑的奖赏系统,释放多巴胺,让人不知不觉就依赖上这种 “快乐”。

不过,戒掉甜饮料并非易事,我们可以循序渐进。比如设定阶段性目标,逐渐减少饮用频率和量;保证每天 1500 – 1700 毫升的饮水量,以白开水为主;也可以用无糖苏打水、气泡水、牛奶、茶水等替代甜饮料。

想要护肝,还需注意控制体重和腰围,超重或肥胖者可在 6 个月内减轻体重的 5% – 10%;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饮食上低糖低脂、多吃膳食纤维,每周进行至少 150 分钟中等强度运动,保持乐观情绪和规律作息;定期体检,监测体重、血压、血糖等指标,通过腹部 B 超检查肝脏等器官。

夏天的 “快乐” 不该建立在损害肝脏的基础上,放下手中的甜饮料,换成一杯白开水,不仅能解渴,更能给肝脏减减负。别让天天喝的 “快乐水”,变成伤害健康的 “催命符”。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