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加微信后“翻脸”!医生好心留联系方式为何频惹祸?》​​

在医患关系本就微妙的当下,一则患者家属吐槽医生的朋友圈引发了轩然大波。家属称患者辗转多个科室,医生相互推诿,可了解真相后才发现,这背后竟另有隐情。而这一切的导火索,竟是患者家属强烈要求加上医生微信后发生的一系列糟心事,这一事件给广大医务人员敲响了警钟。

一、事件反转:医生被冤枉的背后

最初,家属吐槽患者在医院遭遇多个科室推诿,检查没问题却被认为医生不负责。然而,当事医生道出真相,患者本身患有脑梗和MDS,家属只同意做骨穿,其余检查一律不做。医生已叮嘱家属去血液科和骨科进一步看病,家属当时态度良好。但当家属强烈要求加微信后,却在网上诋毁医生、挑拨医患关系,这让医生感到心寒。

二、同行吐槽:加联系方式后的困扰

众多同行纷纷分享加患者微信或留电话后遇到的大无语事件。有的患者凌晨五点打电话,医生无奈劝说,患者却以“醒都醒了”为由继续闲聊;有的患者半夜四点多质问医生为何不回微信,还要求早上八点在办公室等他,医生前一晚处理危急患者到凌晨,刚睡就被吵醒,身心俱疲;还有的医生留了联系方式后,成了患者七大姑八大姨的私人医生,不分场合、地点被消息或电话轰炸。

三、潜在风险:医患纠纷的隐患

患者通过电话或微信咨询医生,若导致病情延误,往往会引发医患纠纷,医生难逃干系。知乎上就有这样一个话题,患者母亲因身体不适联系主治医生未得到回应,送医不及时离世,题主想找医生麻烦追责。曾有医生因在微信上给家属治疗建议被赔两万,甚至有医生因患者微信咨询被逼到自杀。美国医院医学杂志的研究也表明,路边咨询(类似微信咨询)信息误差率达51%,诊疗方案改变率达60%,因信息不完整易导致不正确诊疗建议。

四、警醒与提醒

这一系列事件给医生和患者都带来了深刻的警醒。对于医生而言,原本好心给患者留微信或电话,却可能面临诸多风险,虽利弊参半,但需谨慎斟酌是否留联系方式。对于患者来说,如果医生主动留电话,是对患者的信任,患者应守护好这份信赖,能自己解决的小事自己解决,遇到真正困难再求助医生。

同时,患者给医生打电话也有正确方式。若医生没接电话,不要继续拨打,可改为发信息;不要在大清早或三更半夜打电话;未经同意不要把医生电话擅自转给他人;打电话要长话短说,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新闻总结】
患者加微信后“翻脸”事件引发了对医生留联系方式这一行为的广泛思考。事件反转揭示了家属吐槽背后的真相,而同行吐槽和潜在风险则凸显了医生留联系方式可能面临的诸多困扰和医患纠纷隐患。这一事件给医生和患者都敲响了警钟,医生应谨慎决定是否留联系方式,患者也应正确对待医生的联系方式,以维护良好的医患关系,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纠纷。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