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地产市场的风云变幻中,2025年迎来了关键转折点。今年以来,房企债务重组和重整自救不断传来好消息,截至2025年8月4日,60家出险房企公布债务重组或破产重整进展,其中42家已披露债务重组情况的房企里,16家完成全部或部分债务重组,且2025年重组步伐明显加快,这标志着房地产行业进入风险出清的新阶段。

债务重组:从展期到削减的转变
曾经,房企债务重组多为债务展期,而如今重点转向削减债务,这一转变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行业的复苏至关重要。在完成的16家债务重组房企中,有8家是2025年重组方案获批。旭辉集团、融创中国、龙光集团接近完成境内和境外债务的整体重组或展期,远洋集团、世茂集团、佳兆业等已完成境外债的整体重组。不过,前两年也有部分房企在债务展期上取得进展,如富力地产2022年底成为首家完成境内外债券全部展期的内房企,当代置业2022年境外债务重组方案获通过、境内债展期也达成协议,但如今它们又陷入新的危机。
在破产重整方面,22家A股上市或未上市的房企中,金科、迪马等4家主动申请,协信远创和宋都集团被债权人申请,其中金科和协信的破产重整已获法院批准,新华联和华晨地产已完成重整进程。H股方面,49家内房企中有27家收到过清盘呈请,5家企业被颁令清盘,12家房企的清盘呈请被撤回,多数H股房企积极进行债务重组自救。
削债为主:主流重组方案解析
现金回购、债务展期及债转股是大多数房企债务重组方案的主流选项,而核心目标是削债。由于多数出险企业现金流紧张,资产价值缩水或被抵押质押,优质资产有限,债转股成为标配。龙光集团2025年1月和6月分别公布境外和境内债重组方案,都有债转股选项,境外债强制可转债可转股,境内债拟定向增发股票并设置附加权利。碧桂园在2025年1月披露的境外债务重组方案中,给予债权人债转股等多种经济选项,6月30日超75%的境外债券持有人已签署重组支持协议。融创在2025年4月发布境外债务二次重组方案,采用“全额债权转股权”模式。旭辉控股、远洋集团等房企的重组方案中也有债转股方式。
债务重组博弈:矛盾与挑战并存
房企债务重组是债务人房企与债权人之间的博弈与权衡,存在诸多矛盾点。一是保交楼任务与债务重组的平衡,若出险房企优先完成保交楼,现金回购方案可能因资金不足影响债权人利益。二是增信资产存在争议,不少债权人对方案中增信资产的评估价格偏高存疑,且外部环境和内部程序可能导致增信资产“失效”。三是能否对所有债权人一视同仁,当前房企对待境内和境外债务策略不同,可能损害部分债权人利益,如融创、龙光等房企在境内外债重组选项上存在差异。
不过,随着时间推移,债权人预期更趋务实理性。只要债务重组后的清偿率超过破产清算,债权人通常会选择接受重组方案。而且,只有大多数出险房企债务重组成功,才能真正意味着行业风险彻底出清。
政策助力:加速风险出清
中央政府提出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目标,企业正常运作是重要标志。当前政策面宽松,缓解了房企流动性压力。随着加快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推进收购存量商品房等“组合拳”政策推动,房企债务重组将迎来加速度,助力企业更快回归正常经营轨道,推动房地产行业逐步走出困境,实现健康稳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