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人才成香饽饽!大厂秋招抢人,顶尖人才年薪冲刺 200 万

每年的校招季,都是职场新人与企业之间一场双向奔赴的盛宴,而今年的秋招,却因 AI 浪潮的席卷,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火爆态势。曾经,互联网行业增长放缓、招聘名额收紧是常态,但 2026 届秋招,阿里、字节跳动、腾讯、美团、京东等大厂纷纷按下 “加速键”,不仅提前启动招聘,扩大 Offer 发放数量,更将焦点集中在 AI 人才争夺上,一场激烈的 “人才军备竞赛” 已然拉开帷幕。

早在 7 月,百度便率先 “抢跑”,官宣 2026 届秋招计划;随后,京东于 7 月底启动校招,阿里、腾讯在 8 月初开放招聘通道。从招聘规模来看,各大厂毫不吝啬:京东开放 3.5 万个岗位,阿里计划发出超 7000 个 Offer,美团招募约 6000 人,字节跳动超过 5000 人,百度放出 4000 多个 Offer 且同比增幅达 35%。更值得关注的是,AI 岗位在秋招中的占比大幅提升,成为绝对主角。阿里超 6 成岗位与 AI 相关,阿里云、钉钉等业务线 AI 岗位占比高达八成;美团三分之一以上为技术岗,还首次推出 “AI 产品经理提前批” 专项;百度 AI 岗位占比更是超过 90%;腾讯也通过扩充 AI + 校招岗位、举办算法大赛等方式提前锁定人才。此外,阿里 “阿里星”、字节 “筋斗云” 与 “Top Seed”、美团 “北斗计划”、腾讯 “青云计划” 等人才计划,均带有鲜明的 AI 指向,大厂全线 “囤人” 的意图不言而喻。

在这场 AI 人才争夺战中,企业的招聘标准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以往被看重的名校学历,如今重要性退居第五,数学与算法基础(60.3%)和实际项目 / 实习或竞赛经历(52.5%)成为企业最关注的因素。清华大学的王泽川,凭借大模型和多模态研究背景及近 10 篇论文,通过美团北斗计划入职,他表示面试中面试官更关注如何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比如 “如何带领团队训练面向具体场景的大模型”,考察综合认知与资源分配思维。浙江大学的梁辉则通过京东实习转正,他提到实习中的 “方案围审” 不仅关注技术细节,更看重业务价值与落地可行性,而今年校招对算法岗的要求更 “专” 更 “深”,强调将前沿技术应用于工业环境的能力。

AI 能力已不再是技术岗的专属要求,逐渐成为校招中的 “通识” 能力。王泽川透露,技术面试官会询问是否使用过 AI-Coding 工具及提效方法;即便是非技术岗,也因企业业务与 AI 紧密结合,被要求掌握 AI 工具。去年入职消费电子大厂的小吕表示,入职后企业对非技术人员 AI 能力的要求不断提升,脉脉商业运营总监杨滢也证实,今年大厂非技术岗校招多了一条隐性标准 —— 考察 AI 工具使用能力,因为这能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人才需求激增直接反映在薪资上,AI 岗位薪资水平令人咋舌。脉脉数据显示,截至 7 月,AI 岗位招聘薪资下限均值达 4.7 万元 / 月,同比上涨 14.16%;上限均值 7.8 万元 / 月,同比上涨 8.98%。前程无忧报告指出,大模型算法工程师月薪中位值 2.48 万元居首,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工程师等紧随其后。更有猎头透露,顶尖高校应届博士年薪逼近 200 万元,小红书求职帖中也提到大厂人才计划与普通岗位薪资差距可达 “50 万和 200 万”。实习市场同样火热,部分 AI 实习生日薪高达 4000 元,远超不少正式员工月薪。

随着 AI 人才需求的爆发,人才流动也在加速。自 2025 年 2 月起,每月新增上万名 AI 人才在脉脉更改状态为 “正在看机会”,截至 7 月,国内 AI 头部公司 41.07% 的员工处于观望或主动跳槽状态。麦肯锡报告预测,2030 年中国对熟练 AI 人才的需求将增至 2022 年的 6 倍,未来 AI 人才紧缺或成常态。在这场 AI 人才争夺战中,大厂的布局不仅关乎当下的人才储备,更决定着未来十年在技术竞争中的地位,而对于求职者来说,把握 AI 风口,提升自身核心能力,将成为开启职场新篇章的关键。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