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Cell重磅:百万年猛犸象样本揭秘迄今最古老动物共生微生物

在生命科学的神秘探索之路上,每一次新的发现都如同点亮黑暗的明灯,为我们揭示生物演化的奥秘。近日,顶尖学术期刊《Cell》发表的一项研究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科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研究团队通过对跨越逾百万年的483份猛犸象遗骸进行深入分析,成功揭示了迄今最古老的动物菌群,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史前动物微生物组演化的大门。

研究团队采用了先进的宏基因组筛查、污染过滤、损伤模式与系统发育推断等技术,并在微生物的古DNA(aDNA)鉴定中运用了严格的质控与评分流程,对不同组织中的宿主相关微生物信号进行了细致解析。经过艰苦的研究,他们共识别出310个古微生物候选者。尽管其中多数微生物是环境来源或在猛犸象死后定植的,但研究团队依然成功鉴定出六个长期与猛犸象共存的宿主相关微生物进化枝,这些进化枝涵盖了放线杆菌属、巴斯德氏菌属、链球菌属和丹毒丝菌属。这些微生物在广阔的地理范围和漫长的时间范围内持续存在,仿佛是猛犸象忠实的“伙伴”,陪伴着它们度过了漫长的岁月。

更为惊人的是,研究团队从一具约110万年前的草原猛犸象遗骸中,成功重建了丹毒丝菌属的部分基因组。这一发现意义非凡,它是迄今最古老的、有确凿证据的宿主相关微生物基因组。这个古老的基因组就像是一本珍贵的“历史书”,记录着远古时代微生物与猛犸象之间的共生关系,为科学家们研究史前动物的微生物组提供了直接的线索。

此外,研究还发现部分谱系携带推定毒力因子,与现代动物病原体关联密切。例如,发现了与非洲象死亡相关的巴斯德氏菌属细菌的近缘菌,以及与马龋齿相关的Streptococcus devriesei的相似种。这些发现不仅让我们对史前动物的健康和疾病有了新的认识,也为现代动物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潜在的参考。

虽然多数样本经尿嘧啶 – DNA糖基化酶(UDG)处理限制了aDNA损伤信号的验证,但这项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它证实了从古代动物遗骸中解析宿主相关微生物组的可行性,为理解史前巨型动物的微生物组演化、健康与疾病提供了全新的视角。通过研究这些古老的微生物,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动物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存环境和健康状况,以及微生物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项研究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史前动物微生物组研究的宝库。它让我们看到了百万年前动物与微生物之间的奇妙关系,也为未来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线索和方向。相信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将能够从这些古老的研究中发现更多生命的奥秘,为人类健康和生物科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