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外卖大战:阿里真赢麻了?美团护城河是否固若金汤?》​​

在外卖与即时零售的商业战场上,千亿规模的激战正酣,硝烟弥漫中,有人高呼阿里已经赢了,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近期,“外卖三傻”京东、美团和阿里的财报相继亮相,外卖价格战的残酷程度令人咋舌。二季度,京东收入虽同比增加22.4%,但净利润却同比下降50.8%,外卖投入近140亿;美团收入同比增长11.7%,净利润同比暴跌89%,烧掉约115亿;阿里家大业大,收入同比微增2%,净利润同比下降18%,也烧掉百亿。三家今年计划累计投入近千亿元,战况之激烈可见一斑。京东、阿里围攻下,美团受伤最重,财报发布后港股重挫10%,创去年九月来股价新低,而阿里财报发布后股价大涨超12%,于是不少媒体认为阿里一出手就打掉美团近90%的利润,未来一年对闪购还有几百亿投入,加上巨额现金储备,必能赢得外卖大战。

但这种观点过于短视。阿里在财报后股价大涨,更多源于阿里云26%的超预期增长以及自研AI芯片,而非闪购业务胜利。淘宝闪购的叙事存在诸多漏洞,其与电商协同效应不明显,8月闪购拉动淘宝APP日活上涨20%,但难以确定第二季度的带动作用,且销售与市场费用增加,补贴未抵消广告投入,低价吸引的用户与主动点进的高意向用户有别。同时,阿里做淘宝闪购沿用“炮灰思维”,为解决淘宝主站流量稀缺问题,若核心业务电商遭遇困境,闪购可能沦为“炮灰”。目前淘宝闪购靠强补贴维持单量,低价退潮后用户留存未知,阿里能否赢取决于市场份额和平均单位成本的平衡。

再看美团,利润暴跌让很多人质疑其护城河是否坚固。护城河理论认为,有护城河的企业市场份额稳定、新进入者少且能持续高利润,靠规模经济优势和客户锁定建立。从市场份额看,美团占65%,领先饿了么和京东;平均单位成本方面,美团与对手的UE差从2元变为4元,有一定优势。但护城河是动态的,美团之前能拦截京东外卖这样的挑战者,面对阿里超级巨头投入500亿争夺市场时,护城河拦截作用减弱。不过,若美团此次能胜出,反而能加固护城河。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护城河也不是短期挖出的。在外卖这场持久战中,不能仅凭短期财报和投入就判定阿里获胜。阿里虽有大笔投入和股价短期上涨,但闪购业务面临诸多挑战,其与电商协同的不确定性、补贴模式的可持续性以及核心业务的关联风险都影响着最终结果。美团虽利润受价格战冲击,但凭借市场份额和一定的成本优势,其护城河仍有加固的可能。未来,谁能在外卖与即时零售的千亿大战中笑到最后,取决于市场份额与成本效益的平衡、核心业务的稳定发展以及应对挑战的策略有效性,这场大战的结局仍充满变数,值得持续关注。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