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在悄悄生锈,元凶竟是地球;肚子上的脂肪会悄悄 “侵蚀” 大脑,让认知功能下降;到 2100 年近四分之三干旱区将面临极端缺水 —— 近日《地球物理研究通讯》《自然・心理健康》等顶刊集中发布多项重磅研究,从地月关系到人体健康,从远古恐龙到未来气候,一系列发现正在刷新人类对世界的认知。

行星科学:地球风 “染红” 月球极地
2020 年印度 “月船 1 号” 在月球极地发现需氧气才能形成的赤铁矿,这一 “矛盾发现” 终于有了答案。《地球物理研究通讯》论文证实,是地球大气催生了月球上的铁锈。每月约 5 天,地球会挡在月球与太阳之间,形成 “地球风”—— 富含氢、氧离子的带电粒子流。实验室模拟显示,高能氧离子轰击月球含铁矿物可生成赤铁矿,而高能氢又会使其部分还原为铁。这种动态平衡让月球在穿越地球风时不断发生矿物变化,最终在极地留下铁锈痕迹。
健康领域:脂肪位置决定大脑衰老速度
BMI 正常不代表大脑健康!香港理工大学对 1.8 万名 62 岁成人的研究发现,不同部位脂肪对大脑影响天差地别。发表于《自然・心理健康》的结果显示:手臂、躯干脂肪增加会导致感觉运动皮质变薄;内脏脂肪则会使负责认知的背内侧前额叶皮质体积缩小;腿部脂肪虽与皮质厚度无关,却仍影响脑区体积。更关键的是,这些脂肪堆积会拉大 “大脑年龄差距”,直接加速认知衰退,这意味着减对地方比单纯减重更重要。
气候预警:2100 年 74% 干旱区面临 “零日干旱”
“无水可用” 的危机正在逼近。《自然・通讯》首次精准预测极端缺水事件:到 21 世纪末,高排放情景下全球 74% 干旱区将面临严重 “零日干旱”,其中 35% 可能在未来 10 年内就陷入缺水。气温升高 1.5°C 时,7.53 亿人将受影响,地中海城市圈 4.67 亿人首当其冲。更严峻的是,干旱间隔可能短于恢复期,地区将陷入 “缺水 — 未恢复 — 再缺水” 的恶性循环,即使有大型水库也难挡风险。
古生物学:阿根廷发现白垩纪 “末代霸主”
白垩纪末期的南美顶级捕食者身份揭晓。《自然・通讯》报道的新恐龙物种 Joaquinraptor casali,体长约 7 米、重超 1 吨,生活在 7000 万至 6600 万年前的阿根廷泛滥平原。保存完好的化石显示,这只 19 岁的成年恐龙下颌被鳄鱼腿骨压住,印证了其顶级掠食者的地位。作为最晚存活的大盗龙之一,它的发现填补了南美晚白垩世生态链的关键空白。
生态学:金鱼草靠 7 个基因 “坚守” 颜色
比利牛斯山脉的黄色与洋红色金鱼草,即便混合生长也极少杂交。《分子生态学》研究发现,秘密藏在 7 个关键花色基因中。全基因组测序显示,不同区域的同色金鱼草基因更相近,而蜜蜂偏好同色授粉的习性,进一步巩固了颜色边界。这种基因保守性为物种分化研究提供了全新样本。
新闻总结:近期全球科技领域成果丰硕:地球风通过氧离子使月球形成赤铁矿;人体不同部位脂肪对大脑衰老影响各异,内脏脂肪与认知衰退关联密切;2100 年 74% 干旱区或面临极端缺水,近 10 年 35% 高危;阿根廷发现白垩纪末代捕食恐龙 Joaquinraptor casali;金鱼草靠 7 个基因维持花色特异性。这些发现从宇宙到生命、从远古到未来,为人类认知与应对自然挑战提供了新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