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价破 3700 美元之日,60 公斤黄金遭劫!香港的黄金情结藏着百年密码

“以为是取货,没想到是抢金!”9 月中旬,香港红磡一间打金工场的工人望着被铁链锁住的大门,仍心有余悸。60 多公斤金粉金粒被 10 名男子公然取走,总值 5900 万港元,而当天国际金价刚突破 3700 美元 / 盎司的历史峰值。这起牵涉企业主、地盘工甚至黑帮的劫案,终以 14 人落网落幕,但背后折射的,是香港跨越阶层、沉淀百年的 “黄金崇拜”—— 从白手起家的巨富传奇,到市民婚俗中的金猪牌,再到剑指 2000 吨储备的全球野心,黄金早已融入这座城市的血脉。

一、黄金铺就的财富传奇:三位巨富的第一桶金

香港的黄金故事,始于一代代移民的掘金梦。1948 年,20 岁的李兆基怀揣 1000 港元赴港,凭借少年时练就的黄金鉴别技艺,在中环金铺挂单买卖。彼时内地资金涌入催生黄金热潮,金价从每两 200 港元飙升至 700 港元,他迅速赚得第一桶金,后投身地产成为 “四大天王” 之一。

同期的郑裕彤则以 24 两黄金为基础,1946 年创立周大福分行。他打破行业惯例,首创 “9999 金” 标准,将传统金铺改造成现代企业,巅峰时拿下香港三分之一钻石进口量。如今周大福坐拥 7000 家门店,仍是中国最大金铺。而 “营销大师” 林世荣更以三两黄金起家,用 380 公斤黄金打造的 “黄金厕所” 震惊业界,让金至尊品牌家喻户晓。三位顺德、汕尾籍移民的发家史,印证了黄金在香港的造富魔力。

二、全民皆 “金”:从婚俗到投资的日常信仰

“黄货压邪” 这句《繁花》中的台词,道尽港人对黄金的执念。数据显示,2024 年香港人均黄金首饰消费 5.12 克,全球第一,远超阿联酋的 5.07 克;富裕投资者的黄金配置比例从 2024 年的 4% 飙升至 2025 年的 11%。

黄金早已渗透生活肌理:婚礼上,王祖蓝妹妹出嫁佩戴 5 公斤金饰,金猪牌、龙凤镯成为 “标配”;口语中,“捞金”“金饭碗” 等词汇高频出现,劳力士被昵称 “金捞” 寓意 “吃得开”;就连消费市场也玩出新花样 —— 周大福推出《黑神话:悟空》联名金饰,老凤祥打造 88 万元圣斗士摆件,黄金方便面、麻将等文创产品更是层出不穷。低税费(无增值税和关税)与高纯度(9999 金)的优势,更让香港成为全球购金胜地,价格较内地低 10% 左右。

三、从消费热到全球枢纽:三年剑指 2000 吨储备

“黄金崇拜” 正升华为城市战略。2024 年底,百年历史的金银业贸易场改组为香港黄金交易所;2025 年施政报告中,李家超提出三年建成 2000 吨级黄金储备枢纽的目标,同时推动建立中央清算系统,邀请上海黄金交易所参与互联互通。

这背后是现实考量:香港实物黄金交易额居全球前三,但黄金定价权仍由伦敦、纽约主导,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产金国却缺乏话语权。香港财政司副司长陈浩濂直言,将通过仓储、保险、代币化产品等配套服务,吸引中东、东南亚投资者,重建 “亚洲黄金心脏”。如今亚洲时段黄金期货成交量已占全球三分之一,为香港的野心提供了底气。

新闻总结

从 5900 万劫案的冲动,到三位巨富的传奇,再到 2000 吨储备的蓝图,黄金在香港早已超越商品属性:它是移民阶层的造富工具,是市民生活的文化符号,更是城市争夺全球金融话语权的核心筹码。当周大福的 9999 金与《黑神话》IP 碰撞,当传统金铺文化与代币化金融创新交融,香港的 “黄金信仰” 正从历史深处走来,在 3700 美元 / 盎司的新时代,书写着连接传统与未来的新故事。

若你想深入了解香港黄金交易的具体流程,或不同年代黄金饰品的工艺演变,我可以进一步挖掘背后的细节与故事。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