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元输液 3 天?这场医疗促销狂欢,正在透支生命安全!

在成都市金牛区的街头,一家诊所外排起了长队,人群中不时传出 “这么便宜,不输液都亏了” 的议论声。原来,这家诊所为庆祝 28 周年,推出 “50 元输 3 天液” 的促销套餐,参麦、黄芪、血塞通等中药注射剂赫然在列。看似惠民的低价背后,实则是一场被优惠掩盖的医疗安全警报,将基层医疗领域的种种乱象暴露无遗。

“50 元 3 天” 的价格,平均每天仅 16.7 元,这样的 “白菜价” 对民众尤其是老年群体极具吸引力。然而,这一促销精准拿捏了人们 “输液好得快” 的错误认知。尽管我国门诊输液率已从 60%-70% 降至 20%-30%,但仍远超欧美国家不足 10% 的水平。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提倡 “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但在部分患者眼中,输液成了治病的万能钥匙,甚至有人将其当作预防保健手段。部分诊所为谋利,更是将输液包装成 “增强免疫力” 的服务,导致过度输液现象屡禁不止。

此次促销套餐中的主角 —— 参麦、黄芪、血塞通等中药注射剂,堪称药品不良反应的 “重灾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数据显示,2024 年中药不良反应 / 事件报告中,注射剂占比达 24.6%,严重不良反应占比 3.6% ,远超口服制剂。更关键的是,这些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有着严格限定,《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3 年)》明确规定,绝大多数中药注射剂仅适用于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重症患者,且需经专业评估。但在这家诊所,它们却被堂而皇之地用于日常调理,完全无视用药规范。

“基层诊所使用中药注射剂,就像在走钢丝。” 广州某三甲医院急诊科医生一语道破风险。医生资质不足、药品储存配伍不规范等问题,都可能让患者陷入险境。曾有患者只因普通乏力,在社区诊所输注黄芪注射液后,竟出现过敏性休克,险些丢了性命。如今,三甲医院医生基本不再使用中药注射剂,而基层市场却成了这类药品的 “主战场”。

将医疗服务当作普通商品进行低价促销,更是严重践踏医疗行业底线。在 “50 元 3 天” 的诱惑下,医疗机构极有可能为牟利夸大病情、虚构疗效,延误重症患者治疗时机,导致 “小病大治”“无病用药” 等乱象滋生。从昆明诊所的 “感冒输液会员价”,到湛江医院的 “住院人数庆功横幅”,再到口腔诊所的 “种植牙买一送一”,这些行为不断侵蚀着医疗机构的公信力。

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不应靠价格战,而应聚焦技术提升、服务优化与管理精进。要化解这场危机,监管部门需加强巡查,严惩违规用药、虚假宣传;医疗机构要强化医务人员培训,树立合理用药意识;民众也应摒弃错误观念,不被促销话术误导。唯有如此,才能让医疗回归救死扶伤的本质,守护好民众的健康安全。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