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酒店时怕公用拖鞋不干净,索性光脚踩在浴室地砖上,结果没多久脚底板就长出个硬疙瘩,走路硌得生疼。” 相信不少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可你知道吗?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疙瘩,可能是 HPV(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惹的祸。酒店浴室里的这个不经意行为,竟可能让你踏入病毒的 “埋伏圈”。

这个让脚底受罪的 “小疙瘩” 名叫跖疣,它可不是普通的鸡眼。从外观上看,跖疣表面粗糙不平,摸起来发硬、增厚,形状不规则,呈扁平状或圆锥形,最明显的特征是表面有针尖大小的小黑点,这是毛细血管出血形成的凝血点。这些特点让它与鸡眼有着明显区别,一旦发现,可别当成普通鸡眼随意处理。
跖疣的本质是低危 HPV 感染,引发它的 HPV 类型主要是 1、2、27、57 等型号,和那些高危型 HPV 并非同一类。这些低危病毒会通过脚底微小的皮肤损伤进入体内,在角质层增生,从而形成跖疣。而且,跖疣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一方面会自身传染,脚上长了一个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 “越长越多”;另一方面还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酒店浴室、游泳池、澡堂、健身房等公共场所,都是病毒容易聚集的地方,潮湿的环境更是会延长病毒的存活时间,增加感染风险。
不过,也不用过于恐慌,感染跖疣并非那么容易,这与病毒活性、浓度以及人体自身免疫力密切相关。如果公共场所卫生条件好,消毒清洁到位,能有效抑制病毒活性与浓度,感染可能性就会降低。而免疫力较高、没有足部皮肤病病史的人群,相对也不容易感染。但在酒店洗澡时光脚,无疑会增加接触病毒的机会,让风险飙升。
一旦脚底 “中招” 长了跖疣,可千万别自己在家挖、扣、剪,也别去不正规的修脚店处理,这样很可能延误病情,甚至导致病毒扩散。正确的做法是及时到正规医院的皮肤科就诊,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常见的治疗方式有液氮冷冻跖疣、使用高浓度水杨酸软化跖疣并刺激局部免疫反应,此外还有激光消除和药敷等疗法。
需要注意的是,治疗跖疣是一场 “持久战”。去除跖疣后,仍要注意保持病变区域的清洁和干燥,不与他人共用个人物品,不在公共场合赤脚行走,这样才能彻底清除病毒,避免复发。
住酒店时,与其光脚 “铤而走险”,不如穿上一次性拖鞋或自备拖鞋,别让图省事的行为给病毒可乘之机。脚底的健康关乎日常行走的舒适,时刻做好防范,才能让每一步都走得踏实安心。如果不幸感染,及时就医是关键,千万别让小小的跖疣影响了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