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淘宝闪购(饿了么)、京东、美团的外卖大战打得火热。7 月 18 日,市场监管总局约谈三家平台企业,要求规范促销、理性竞争,多地餐饮协会也呼吁停止 “内卷式” 竞争。在这场混战中,不少中小商家深陷其中,堂食和外卖比例失衡,线下利润被线上不断挤压。与此同时,无堂食外卖店大量涌现,这类店铺虽提供了便捷、低价的餐饮服务,但因其隐蔽性和监管困难,食品安全风险也日益凸显。

无堂食外卖店,即通过网络平台接单,不提供现场就餐服务,直接将食品配送至消费者指定地点的餐饮经营模式。近年来,随着外卖产业蓬勃发展,此类店铺数量增长迅速。然而,其背后的问题也接踵而至。部分无堂食外卖店属于幽灵外卖,网上地址与实际地址不符;还有些店铺卫生条件堪忧,食品安全隐患重重,此前就曾多次被媒体和自媒体曝光。
日前,红星新闻记者实地走访了北京、天津的多个无堂食外卖区域。在北京房山区的一个农贸市场,这里不仅有农产品、花鸟鱼虫等经营摊位,还聚集着不少疑似无堂食的外卖店。市场后面的小院里,多家无堂食外卖店分布在不同隔间,提供各类餐食。但由于天气炎热,店铺外的厨余垃圾桶散发着刺鼻气味。而在天津市红桥区的一个居民楼一楼,一个美食城底商也是无堂食外卖聚集地,十几平方米的房间里摆放着多个灶台,人员和食材进出十分拥挤,外卖平台上显示至少有 6 家店共用这一地址。受访的外卖员普遍表示,相比有堂食的店铺,无堂食外卖店的卫生条件较差,自己点外卖时会优先选择有堂食的店铺。不过,记者也发现了一些卫生状况良好的无堂食外卖店,如北京丰台区美团打造的 “浣熊食堂”,店内干净整洁,各店铺制作过程通过电视实时展示。
面对无堂食外卖店带来的监管难题,各地纷纷出招。7 月 1 日起,重庆市全面实施《无堂食外卖经营服务规范》团体标准,这是全国首个聚焦无堂食外卖全链条服务的团体标准,对企业准入门槛、经营场所、食品加工制作、配送环节以及平台职责等都作出了详细规定,比如要求划分功能区、安装视频监控公示食品加工过程等。浙江省则推行无堂食外卖聚集区组团式管理模式,通过改造提升、品牌聚集、新建示范等路径,打造 “六统一” 无堂食外卖聚集区,有效破解监管难点。此外,据长江商报不完全统计,今年已有至少 20 个省份针对外卖行业开展专项整治,涵盖反不正当竞争、打击幽灵外卖、严查食品安全等方面。
在监管过程中,平台也承担着重要责任。美团打造浣熊食堂,未来三年计划建成 1200 家,以 “全程可视可追溯” 保障食品安全;饿了么鼓励商家开通明厨亮灶,并搭建视频 AI 管理平台远程巡检;京东外卖通过 “视频验真 + 全民监督 + 日常巡检” 三重审核机制,严格把控商家入驻。
无堂食外卖店的规范发展关乎消费者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随着各地监管举措不断加强,平台管理日益完善,相信这一行业将逐渐走向规范,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更优质的餐饮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