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物价一夜回到十年前?”8 月 29 日,美团 “快乐猴” 折扣超市首店在杭州开业,同日,阿里旗下 “盒马 NB” 全面升级为 “超盒算 NB”,十城 17 店同开;次日,京东折扣超市在宿迁四店齐发。一时间,美团、阿里、京东三大电商巨头齐聚折扣超市赛道,凭借极具冲击力的低价,迅速在零售市场掀起新热潮。

走进 “超盒算 NB” 上海青浦万达茂店,0.79 元 / 350g 的内酯豆腐、7.5 元 / 950ml 的鲜牛奶、4.5 元 / 1L 的茉莉轻茶,自有品牌商品占比近六成,且从每晚 8 点起,熟食、烘焙、生鲜等商品还将开启 6 – 8 折优惠。美团 “快乐猴” 同样主打高性价比,店内精选千余款高频刚需商品,像黑猪肉爆汁烤肠、东北甜糯白玉米等自有品牌产品被贴上醒目标签,开业首日部分商品甚至 15 分钟就得补货一次。京东折扣超市则以 “大店型、多 SKU” 示人,营业面积超 5000 平方米,SKU 超 5000 个,在河北涿州首店开业时,日均客流量逼近 6 万人次。
所谓 “硬折扣” 超市,区别于销售尾货、临期产品的 “软折扣” 模式,主要通过产地直采、源头直发、发展自有品牌等手段,去掉中间商差价,实现可持续低价。尼尔森 IQ 数据显示,2024 年全球折扣零售渠道增长 8.2%,增量销售额达 61.1 亿美元,中国 “硬折扣” 市场规模也已突破 2000 亿元。在此背景下,电商巨头纷纷下场,试图在这片新蓝海中分一杯羹。
巨头们扎堆布局折扣超市,背后有着深刻的战略考量。线上流量见顶,向线下要增长和流量成为必然。折扣超市不仅能通过低价吸引价格敏感型消费者,还能与线上业务形成协同,为即时零售引流。比如,消费者到店购物后,可能会养成在对应 App 下单的习惯,进而沉淀为即时零售的新入口。此外,凭借强大的供应链整合能力和自有品牌研发生产能力,巨头们有望在 “硬折扣” 领域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阿里有盒马,美团有小象超市,京东有七鲜,均能实现 “店仓网一体化”,为折扣超市提供有力支撑。
不过,“硬折扣” 模式也面临诸多挑战。其利润率极低,行业平均水平在 1.5% – 5% 之间,就连 Costco 的净利率也不到 3%。这意味着巨头们要在供应链优化、成本控制等方面下足功夫,持续投入大量资源。同时,要满足消费者对持续低价、优质商品的期待,还需不断提升自有品牌研发能力,精准选品。以京东为例,其在宿迁的折扣超市虽依托强大供应链,实现部分商品产地直采,但要维持大规模门店运营,压力不容小觑。
外卖大战尚未分出胜负,三大巨头又在折扣超市赛道狭路相逢。这场价格战背后,是对线下零售市场的深度挖掘与布局。未来,随着巨头们持续发力,折扣超市市场竞争将愈发激烈,消费者有望享受到更多实惠,而巨头们能否在这场新较量中跑通商业模式、实现盈利,仍有待时间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