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真能养病!避开 4 种伤骨睡姿,12 类疾病对应最优姿势

“睡了一觉反而更累,腰酸背痛还没缓解”——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困扰,却不知问题可能出在睡姿上。《生命时报》综合多位专家观点指出,优质睡眠不仅能恢复精力,选对睡姿还能辅助养病;但选错睡姿,反而可能加重骨骼负担、诱发疾病。想要通过睡觉 “养身体”,首先要避开 4 种伤 “骨头” 的睡姿,再根据自身健康状况选择 “保护性睡姿”,尤其 12 类疾病患者更需精准匹配。

先说说 4 种最伤 “骨头” 的睡姿,若你觉得这些姿势 “很舒服”,可能是骨骼发出的预警信号。第一种是 “投降睡姿”,即睡觉时双手举过头顶像投降一样。这种姿势会压迫上肢血管,影响血液循环,可能诱发末梢神经炎;肩关节周围肌肉负荷过大,还会挤压 “肩峰下间隙”,增加肩周炎、肩峰撞击综合征风险;同时,膈肌和胸廓无法自然收缩,会影响肺部呼吸,导致胸闷、睡醒后不解乏。浙江省人民医院针灸推拿一科副主任中医师汪凡提醒,若偏爱这种睡姿,可能是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征兆 —— 这类患者因颈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投降式” 能牵拉颈椎、减轻神经根压力,从而缓解肩背麻木、疼痛等症状。

第二种是 “睡高枕”,过高的枕头会增大颈部与胸部的角度,阻碍气管通气,长期下来还会导致颈部肌肉劳损、挛缩,使颈椎位置偏移,加重或诱发颈椎病。有趣的是,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可能反而喜欢高枕,因为枕头过低会让颈部处于过伸位,缩小椎间孔孔径、加重神经压迫,高枕能让他们获得暂时的舒适,但长期来看会形成恶性循环。第三种是 “不睡枕头”,颈椎本身有自然的生理曲度,像一座拱桥,不睡枕头就像抽走了桥底的支撑,会导致颈椎曲度变直,神经、血管逐渐受压,隐患比睡高枕更大。这类人群多因颈椎退变压迫椎动脉,睡低枕或无枕能减少椎动脉挤压、缓解供血不足,却会牺牲颈椎的正常曲度。

第四种是 “趴着睡”,为了呼吸顺畅,趴着时头颈常偏向一侧,腰椎、脊椎会长期处于反弓、扭曲状态,可能导致髓核突出、加重腰椎间盘突出症状。虽然腰椎间盘突出急性期患者趴着能暂时放松腰部肌肉、减轻痉挛疼痛,但这只是临时缓解办法,长期趴着会对脊柱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对患有特定疾病的人来说,选对 “保护性睡姿” 能有效辅助养病。以腰背痛患者为例,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睡眠心理科副主任张涛建议采取侧卧姿势,同时将 U 型全身枕夹在膝盖间,通过支撑身体重量减轻腰部压力,还能让手臂摆放更舒适,缓解腰背肌肉紧张。除此之外,不同疾病对应不同的最优睡姿:

  • 胃食管反流患者:建议抬高上半身 15°-30°,可在床垫下垫楔形枕,利用重力减少胃酸反流,避免夜间烧心、反酸。
  • 心衰患者:宜采取半坐卧位或高枕卧位,减轻肺部淤血,缓解胸闷、气短等症状,避免平躺时加重心脏负担。
  • 打鼾 / 睡眠呼吸暂停患者:推荐侧卧,尤其是右侧卧,能打开气道,减少舌根后坠堵塞呼吸道的情况,改善睡眠质量。
  • 膝关节疼痛患者:侧卧时在两腿间夹一个薄枕头,保持膝关节微屈,减少关节间的摩擦和压力,缓解疼痛。
  • 颈椎病患者:选择仰卧位,搭配高度适宜的颈椎枕(一拳高左右),支撑颈椎自然曲度,避免颈部悬空或过度弯曲。
  • 肩周炎患者:仰卧时可在患侧肩部垫薄毛巾卷,保持肩关节轻度外展,减少肌肉粘连,缓解疼痛;避免侧卧压迫患肩。
  • 静脉曲张患者:仰卧时在小腿下方垫枕头,抬高腿部 15°,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减轻腿部肿胀、酸痛。
  • 青光眼患者:建议侧卧,且避免压迫患眼侧,减少眼压升高的风险,保护视神经。
  • 哮喘患者:半坐卧位或坐位,可在背后垫靠枕,保持呼吸道通畅,缓解呼吸困难。
  • 术后患者(如腹部手术):根据手术部位选择,腹部手术者宜采取半坐卧位,减轻腹部张力,促进伤口愈合;下肢手术者可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循环。
  • 孕妇(中晚期):左侧卧最佳,能减轻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改善胎盘供血,同时避免仰卧时出现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 耳石症患者:根据耳石脱落的半规管类型,在医生指导下采取特定的复位睡姿,辅助耳石归位,缓解眩晕。

睡觉不是 “随便躺躺”,而是养病的重要环节。避开伤骨睡姿,根据自身疾病选择最优姿势,才能让睡眠真正发挥 “修复” 作用,辅助身体更快恢复健康。记住,好的睡姿不仅能让你睡醒后精力充沛,更能成为疾病恢复的 “好帮手”。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