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售处方药新规来袭,减肥药“野蛮生长”时代终结?​​

​【新规将至,网售处方药与减肥药面临大考】​

在互联网医疗蓬勃发展的当下,网售处方药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然而,这一便捷的购药方式也隐藏着诸多风险。9月8日,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就《处方药网络零售合规指南》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一举措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医药电商行业引起了轩然大波,尤其是爆火的“减肥药”市场,或将迎来重大变革。

此次征求意见稿比2022年的《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更加细化,共46条,涵盖了药品网络零售企业资质、医药服务能力及人员配备、药品采购、储存、销售、运输等各个环节的质控,甚至对线上买药时药品信息展示、审方数量、促销活动都作出了明确规定。

其中,“日均审方数量控制在300张以内”是一大亮点,也是国家药监局首次对医药零售企业日均审方量作出限制。这一规定最早在广东有过实践,2021年6月,广东省药监局要求在远程审方中,医药零售企业原则上每增加300张处方,就至少要增加1名执业药师。全国范围内,此前线上购药的日均处方量没有统一限制,而此次新规若施行,将确保是真人开具处方,杜绝AI机器审方。这必然要求医药零售平台配备更多专业人员,大大增加企业成本。同时,也会影响到部分具有消费属性的处方药销售,如西地那非、司美格鲁肽、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等。以GLP – 1类减肥药物为例,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等在国内销售额狂飙突进,2024年司美格鲁肽成为中国网上药店年销售额第一名,替尔泊肽紧追不舍,今年6月信达生物的玛仕度肽获批,减肥药大战已然打响,未来还有八款国产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等待上市。这些药品在营销过程中,医药电商平台为消费者开具处方时存在诸多“优化”,审方质量难以保证,给不法分子倒卖药品可乘之机,而新规强化了药品网络零售企业的监管责任,要求避免处方重复使用。

新规对医药零售企业促销行为的规制也是一大重点。文件细化了药品销售存在“买赠风险”的情形,如以答题竞猜、有奖销售、附赠药品或礼品、积分兑换等方式提供处方药;以提货卡、核销码、优惠券等形式向公众直接或变相销售处方药;将处方药以商品组合或套餐等形式向公众销售等。在医药电商平台上,促销活动十分常见,如京东、美团、叮当买药等平台会提供用药推荐和购药套餐优惠价,叮当买药还存在买得多更便宜的销售策略。但这些促销做法是否适用于医药行业,有无诱导消费者购买之嫌,仍需监管部门界定。

目前,《处方药网络零售合规指南》还处于征集意见阶段,但整体上对处方药合规销售相关问题有了很大升级,禁止出现处方药包装、标签等要求拓展到多个页面。业界对此有不同声音,有业内人士认为药品线上销售监管应注重信息公开和药学服务问诊。不过,药品网售监管趋严的信号明确,医药线上零售需要建立起更专业、合规的监管体系。

此次新规的出台,将对网售处方药和减肥药市场产生深远影响。对于医药电商行业来说,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规范发展的机遇。只有严格遵守新规,提升合规意识和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可靠的购药服务。而对于消费者来说,新规将更好地保障他们的用药安全,避免因不规范的网络购药行为带来的风险。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