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卓越的才华,成为时代璀璨的星辰。林徽因,这位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建筑学家,她的身影不仅活跃于文学与建筑的舞台,更在历史的褶皱里留下了无数珍贵的印记。近日,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的《林徽因全集·英文书信卷(1935—1940)》,如同一把钥匙,首次系统地打开了林徽因英文书信这一珍贵的宝库,让我们得以窥见她鲜为人知的思想与情感世界。

这部书信集由林徽因外孙女、梁再冰之女于葵编注,以中英文对照的形式呈现。书信主体是林徽因致美国好友费慰梅、费正清的往来信件,同时包含她致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系主任科伊尔的书信,附录还收录了梁思成致费慰梅、费正清的书信以及科伊尔致林徽因等人的书信。这些书信犹如一扇扇窗户,透过它们,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年林徽因的人际交往、家庭关系、思想观念与家国情怀。
在那个山河破碎、国家动荡的年代,林徽因与好友们的书信交流,从知识分子的独特视角,展现了中国当时的政治、民生状况。这些书信是目前唯一有目的、成体系保存下来的林徽因手稿,对于研究林徽因、梁思成生平以及中国近现代思想史而言,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价值。它们就像一部生动的史书,记录了那个特殊时期的点点滴滴,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那个时代的人们是如何思考、如何生活的。
《林徽因全集·英文书信卷(1935—1940)》采用英文原文和中文译文对照的方式,这一设计既便于读者阅读,又保留了林徽因原汁原味的英文表达。当我们阅读这些书信时,仿佛能够感受到林徽因用英文书写时的心境和情感。书中还收录了一批林徽因与费慰梅、费正清等人的珍贵照片及书信手迹,这些形象的材料让我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一代知识分子的风采。他们站在时代的潮头,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华,为国家和民族贡献着力量。
据了解,这批书信仅是林徽因与费慰梅、费正清13年通信的一部分,双方1941年至1948年间的书信将在后续卷册中呈现。作为《林徽因全集》的重要组成部分,英文书信卷与诗歌、散文、小说卷,戏剧、翻译、日记、中文书信卷,建筑、美术等卷共同构成完整的林徽因著述全集。目前,除林徽因1941年至1948年的英文书信外,其他卷册已先后出版。
林徽因的英文书信首度系统出版,是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它让我们有机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和了解这位传奇女性,感受她的思想深度、情感温度和人格魅力。这些书信不仅是林徽因个人的珍贵遗产,更是中国近现代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将永远闪耀着光芒,激励着后人不断探索和追求。相信随着后续卷册的陆续出版,我们将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林徽因以及她所处的那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