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页新闻纸,胜过千军万马。”90 年前,范长江深入西北戈壁写下的新闻通讯,如利刃划破时代迷雾,让国人首次清晰窥见长征中的红军与动荡的西北大地。如今,由其子范东升编纂的《中国的西北角》(勘注增补本)重磅面世,以 “全本”“正本” 的姿态,让这部中国新闻史上的经典在岁月洗礼中重焕新生。

版本辨真,还原历史本貌。自 20 世纪 30 年代以来,《中国的西北角》与《塞上行》版本繁多,研究者常因忽视版本差异陷入误区:或据片段化报道断言范长江西北考察不以红军为目的,或未辨文本差异便妄加评判。事实上,范长江的原始作品存在两至三种版本,且不少文章未被收入早期通讯集,其中关于红军长征的七篇通讯尤为珍贵 ——1935 年 9 月,正值中央红军突破腊子口的关键时期,这些报道成为中国新闻界最早公开、客观系统记录长征的文字,震动全国。勘注增补本首次完整收录 1935 至 1937 年间的全部西北考察作品,包括这七篇 “失踪” 的长征报道与《伟大的青海》等时评,为读者呈现最全面的 “全本”。
正本溯源,坚守记者初心。“哪个版本才是‘正本’?” 范东升给出明确答案:记者亲自审阅修订的原版书文本,最能体现其写作意图。以《动荡中之西北大局》为例,1937 年上海《大公报》发表时,为规避审查被删改 400 余字,将 “长征二万五千里” 改为贬义的 “流徙”;而天津《大公报》版本与原版书亦有多处差异,唯有原版完整保留 “红军长征” 的正面表述,直指历史真相。类似的差异在《成兰纪行》中同样存在,报纸版的贬义标题 “匪区残迹” 在原版中被改为中性的 “成都江油间”。勘注增补本以原版书为基准,通过比对考证,为读者提供了贴近范长江本意的权威 “正本”。
解谜补白,激活经典生命力。九十年岁月流转,当年的地名、事件与语境已渐模糊。新版通过千余条注释与地图复原,为读者搭建跨越时空的理解桥梁:厘清 “黑沙图” 等蒙语地名的准确位置,还原范长江西蒙考察的完整路线;重现湮没已久的 “岷山南北军事地理略图”,让长征报道有了可视化的历史坐标;考证 “戴愧先生” 实为 “戴愧生” 的排版讹误,解开史料记载的疑团。新增的《塞上行记者行经路线图》,首次完整呈现范长江十段西北考察行程,补全了原版地图仅覆盖前期行程的缺憾。
从 1935 年的西北戈壁到今日的书架案头,范长江的文字始终跳动着追求真理的脉搏。勘注增补本不仅是对新闻经典的抢救性整理,更让前辈记者 “铁肩担道义” 的精神在新时代有了鲜活载体。正如范东升所言:“唯愿经典永传,赤诚精神长存。” 当读者翻开这册沉甸甸的 “全本”“正本”,看到的不仅是一段动荡的西北历史,更是中国新闻人穿越风雨、守望真相的永恒初心。
新闻总结
《中国的西北角》(勘注增补本)通过全面收录作品、精准溯源版本、细致解谜补白,首次呈现范长江西北考察的 “全本” 与 “正本”。这部凝聚十年心血的修订之作,不仅纠正了长期以来的版本讹误与研究偏差,更让读者得以直面历史现场,感受经典新闻作品的生命力。它的出版不仅是对中国新闻史的重要补充,更彰显了传承前辈精神、坚守新闻初心的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