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腹部出现疼痛、不适时,多数人第一反应往往是肠胃或肝脏出了问题。然而,有一种更为凶险的情况常常被忽视,那就是胰腺异常。一位英国外科医生里希(Rishi)就亲身经历了这场“夺命腹痛”,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里希是一名整形外科顾问医师,同时也肩负着医学教学工作。他热爱生活,喜欢唱歌、旅游和户外运动。32岁时,他被查出患有胆结石,但因无明显症状且工作忙碌,便一拖再拖,未进行胆囊切除手术。直到39岁,一次血常规检查结果不容乐观,他虽复查了血液并预约了腹部超声检查,却还没等到检查,意外就降临了。
那是一个10月的下午,里希正在给学生上网课,突然腹部剧痛难忍,几乎到了无法呼吸的程度。他努力坚持想上完课,却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找借口去厕所后,几分钟后便痛苦地倒在地上,呕吐不止。他在地板上躺了几个小时,吃了止痛药仍无济于事,最终打电话给医生朋友,朋友判断他要么是器官穿孔,要么就是胰腺炎。
胰腺位于胃的后方、十二指肠旁边,是一个重要的腺体。它主要分泌消化酶促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还释放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参与血糖代谢。当消化酶被激活并攻击胰腺,导致胰腺损伤时,就会引发胰腺炎。急性胰腺炎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常伴有严重的上腹部疼痛且放射到背部、腹部肿胀压痛、恶心呕吐且呕吐后疼痛不缓解、休克表现以及精神状态改变等症状。
里希意识到情况不妙,决定去医院。他本想自己开车,结果刚到停车场就倒下了,最后只能打车前往。一路上,他每隔5分钟就要摇下车窗呕吐胆汁。到医院后,经检查他血液中酶水平很高,被诊断为胆结石引发的急性胰腺炎。
然而,治疗过程比他预想的要艰难得多。他的胰腺坏死,从急性胰腺炎发展成重症急性胰腺炎,还引发了败血症。在治疗期间,他时常精神错乱、出现幻觉,器官开始衰竭。大部分急性胰腺炎患者表现为轻型自限性病程,但约10% – 20%的患者会出现胰腺和(或)胰周坏死,若坏死组织感染,病死率可高达20% – 30%。
在重症病房里,里希经历了孤独与挫败,但他也感受到了家人和朋友的关爱。他体重下降,身体虚弱,还因各种并发症多次手术。第二年4月,他终于决定进行胆囊切除手术。如今,他正在康复中,但心态已完全改变。他深刻认识到胰腺炎的危害,也明白了珍惜当下的重要性。他还联系患者组织,希望分享自己的故事,帮助更多患者和家属。
里希的经历告诉我们,腹部出现疼痛等症状时,不能只考虑肠胃和肝脏问题,胰腺异常也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当出现严重上腹部疼痛等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就医,重视胰腺发出的“致命信号”,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