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范围内,超过1000万人正遭受着帕金森病的折磨。这是一种进展性神经退行性疾病,震颤、动作缓慢、肢体僵硬和平衡失调等症状,如同无形的枷锁,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多年来,科学家们虽不懈努力,却一直未能找到帕金森病的确切病因,一般认为它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复杂作用的结果,治疗方法也相对有限。不过,一项新研究为解开帕金森病的谜团带来了新的线索。

在《JCI洞察力》期刊近期发表的研究中,研究人员有了惊人发现。他们对10名生前患帕金森病的死者进行脑部检验,筛查了500多种病毒,并与相应年龄及性别的14具对照组遗体作比较。结果在5名帕金森病患者的遗体脑部找到了人类pegivirus病毒(HPgV,旧称庚型肝炎病毒),而对照组遗体全部未出现该病毒。HPgV感染通常不引发症状,但研究人员认为,它可能对帕金森病进展起一定作用。论文作者之一芭芭拉·汉森提出假设,长期轻微感染可能导致帕金森病这类疾病。
为支持这一发现,研究人员进一步考查不同阶段帕金森患者的血液样本。他们发现,患有帕金森病且HPgV检测阳性的患者有相似的免疫系统应答,包括较低的白细胞介素 – 4(IL – 4)水平,这种炎性蛋白可促进或抑制炎症反应。同时,携带某条与帕金森病相关特定基因突变的患者对HPgV的免疫系统应答与不携带该突变的患者不同。神经学家玛格丽特·费里斯评价这是一项非常缜密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可能机制。
然而,研究帕金森病并非易事。其发病缓慢、战线长,早期诊断困难,科学家很难在人们尚未病发时找出潜在患者进行研究。而且,帕金森病往往不存在单一病因,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每位患者的病因都因人而异,这使得潜在诱因的研究极具挑战性,目前也尚无定论。
事实上,近些年越来越多证据显示病毒感染与神经疾病有关,涉及多发性硬化症、阿尔兹海默症和帕金森病等。例如,人类疱疹病毒4型被证实是多发性硬化症的主要诱因,类帕金森病症状也可由多种病毒感染引发。脑部炎症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发展有关,病毒感染是此类炎症的潜在诱因,它可能直接损伤神经元,或造成错误折叠蛋白质累积。
尽管新研究提供了HPgV可能与帕金森病有关的证据,但约瑟夫·扬科维奇指出,这项研究没有展现因果关系,仅表明pegivirus病毒有可能与帕金森病相关。要想进一步明确两者的关系,还需在不同患者群体中复现这一研究。
帕金森病的病因探索之路充满挑战,新发现的HPgV线索为科学家们指出了一个可能的方向,但要确定其与帕金森病的清晰联系,仍需更多深入的研究。在这场与疾病的较量中,科学家们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