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和非诺贝特,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它们的降脂本领。但你可能不知道,这三种常用的降脂药还藏着一个 “隐藏技能”—— 降尿酸。对于那些同时受高血脂和高尿酸困扰的患者来说,这个发现无疑是个好消息。不过,它们的降尿酸作用到底有多强?又该如何正确使用呢?

阿托伐他汀是他汀类药物中的 “多面手”,不仅能有效降低胆固醇,在降尿酸方面也有不错的表现。研究发现,它的降尿酸机制可能与改善内皮功能、增加肾血流量,从而促进尿酸排泄有关。一项针对 180 名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研究显示,每天服用 40mg 阿托伐他汀的患者,血清尿酸水平明显降低,同时尿液中排泄的尿酸增加,而服用辛伐他汀的对照组则没有这一效果。另有研究表明,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间接抑制尿酸盐转动体(URAT1)来增加尿酸排泄,可使尿酸水平下降 6 – 10% 左右。对于尿酸处于边缘升高的高脂血症患者来说,服用阿托伐他汀或许就能让尿酸水平降到合理范围,可谓一举两得。
瑞舒伐他汀同样是他汀类降脂药中的 “佼佼者”,主要用于降低胆固醇,其降尿酸能力在他汀类药物中也毫不逊色,仅稍逊于阿托伐他汀。国内外多项研究显示,高血脂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在接受瑞舒伐他汀治疗后,不仅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显著下降,血尿酸水平也明显降低。其降尿酸的机制可能与降低炎性因子、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关,通过改善身体的整体代谢状态,间接帮助调节尿酸水平。
非诺贝特属于第二代苯氧芳酸类药物,主要擅长降低甘油三酯,同时也是降尿酸的一把好手。它可以通过促进尿酸排泄来降低血尿酸浓度,对血清甘油三酯和血尿酸的降低效果尤为明显。非诺贝特主要是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PPARα)发挥作用,不过其降低血清尿酸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有研究推测可能与非诺贝特衍生物通过肾脏旁路途径增加嘌呤及尿酸碎片的清除有关。《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上的一项研究更能说明其效果:9795 名年龄在 50 – 75 岁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参与实验,随机接受每天 1 次 200mg 非诺贝特或安慰剂治疗,中位随访 5 年发现,非诺贝特可降低 20% 的尿酸浓度,减少 50% 的痛风发作风险。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三种药物的主要用途还是降脂治疗,降尿酸只是它们 “锦上添花” 的作用,不能完全代替专门的降尿酸药。也就是说,不能为了降尿酸而盲目使用这些降脂药,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个人的具体病情、合并疾病、肝肾功能等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药物。
在使用过程中,还要严格监测相关指标,比如血脂、尿酸水平以及肝肾功能等,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毕竟,是药三分毒,这些药物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只有在专业医生的把控下,才能让它们的 “隐藏技能” 得到合理发挥,既控制好血脂,又能辅助调节尿酸,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总之,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和非诺贝特这三种降脂药的 “隐藏技能” 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思路,但使用时一定要牢记:它们的核心身份是降脂药,降尿酸只是附加作用,科学、规范用药才是关键。如果你同时有高血脂和高尿酸的问题,不妨和医生聊聊,看看这些药物是否适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