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女装店窒息急救引热议:若患者是 “大胖子”,海姆立克还管用吗?

昨日,重庆某女装店内一场惊心动魄的窒息急救事件刷爆网络:一名女孩突发气道异物梗阻,现场热心群众果断出手,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成功化解危机。视频中,几位群众合力施救的画面让网友纷纷点赞 “人人学急救太重要”,但也有专业人士抛出关键疑问 —— 若当时窒息的不是纤弱女孩,而是体重超 70 公斤、甚至腹部无法环绕的 “大胖子”,常规海姆立克急救法还能奏效吗?这一问题迅速引发关于 “急救方法适用性” 的广泛讨论。

据现场视频及目击者描述,事发时女孩已出现瘫软症状,一位男士费尽全力才完成腹部冲击,最终帮助其排出异物。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委员、高级工程师 “大青树应急科普” 指出,从视频细节可见,即便面对体型较轻的患者,施救者已显吃力。“若患者体重再增加 30-40 斤,或腹部肥胖到无法搂抱,常规腹部冲击法很可能失效,甚至因施救不当造成二次伤害。”

事实上,国际急救指南早已针对特殊人群给出解决方案。记者查阅 IFRC(国际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联合会)急救手册发现,对于失去意识倒地的气道梗阻患者,无论体型如何,优先采用胸外按压法—— 通过按压胸部促使肺部气体外冲,同样能帮助排出异物,这与 “卧式腹部冲击法”(已被淘汰)形成明确区分。而对于腹部过大、无法环绕搂抱的肥胖者或孕妇,指南推荐改用胸部冲击法:施救者站在患者身后,双臂放在其腋下,双手掌心向内放在胸骨中下部,快速向内上方冲击,避免压迫腹部或子宫。

“很多人误以为急救技能‘看视频就能会’,但现实中的变量远比想象中复杂。”“大青树应急科普” 举例,此前曾有案例显示,施救者因未掌握胸部冲击法,面对肥胖患者时盲目使用腹部冲击,导致患者肋骨骨折。他强调,急救能力的核心是 “意识 + 知识 + 技能 + 装备”,其中意识和知识是基础 —— 只有先了解不同场景的应对逻辑,才能在紧急时刻选择正确方法,而非机械套用单一技能。

此次事件也让 “正规急救培训” 的重要性再次凸显。数据显示,我国公众急救知识普及率不足 20%,多数人仅通过短视频碎片化学习急救技能,缺乏对特殊情况的判断能力。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急诊科主任表示,像气道梗阻这样的急症,黄金抢救时间仅 4-6 分钟,“如果现场只有会‘常规海姆立克’的人,遇到肥胖、孕妇、婴幼儿等特殊群体,很可能陷入‘想救却不会救’的困境。”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技能适配性,施救者的体力也是关键变量。重庆某急救培训学校负责人透露,在正规培训中,会模拟不同体重患者的施救场景,指导学员通过调整站姿、借助身体力量等技巧提高效率,“比如面对肥胖患者,可让其背靠墙面,利用墙体支撑减少体力消耗,这些细节在短视频中很少提及。”

目前,重庆已有多家社区、企业开始组织免费急救培训,重点加入特殊人群急救模块。“希望这次事件能成为一个契机,让更多人意识到,急救不是‘看会就行’,而是需要系统学习和实操练习。”“大青树应急科普” 呼吁,公众应主动参与正规培训,“只有当每个人都掌握应对不同场景的急救能力,才能真正筑牢生命安全防线。”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