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文明的璀璨星空中,印加文明犹如一颗独特而神秘的星辰。15世纪鼎盛时期,印加帝国是美洲最大的帝国,疆域从如今的厄瓜多尔一直延伸到智利,南北近5000千米。他们建造了云雾中的皇家庄园马丘比丘,还有四通八达的道路网和草绳编织的吊桥。然而,如此复杂的文明却从未学会使用文字,这着实令人困惑。不过,他们留下的复杂绳结——基普,或许隐藏着解开印加文明密码的关键。

基普:实用与神秘的交织
印加人没有留下书面记录,却留下了众多绳结。这些绳结连成一串,被考古学家称为“基普”。最初,人们认为基普类似算盘,是用来记录数字的。西班牙征服者初次接触印加人时,就被其壮丽的石头城市、黄金宝藏以及令人惊叹的组织方式所震撼。印加人统治着近1千万人,实行类似计划经济的贡品制度,食品和其他商品的生产和分配受统一控制。而保证这一制度有效的关键,便是可靠的数据,包括人口、贡品账户和国库库存清单等,基普便承担起了记数的重任。
大多数基普由一根铅笔粗的主绳和许多悬挂的副绳组成,副绳上有一串串令人眼花缭乱的绳结,甚至还有第二级、第三级或更多的副绳。绳由棉线、骆驼或羊驼毛线制成。诗人德拉·维加曾记述,印加人用不同颜色的绳子打结来清点王国的一切事物,包括税金和贡品。
破译之路:数字与叙事的探索
人们研究了近一个世纪,始终无法让这些绳结“说话”。但近年来取得了突破。哈佛大学的人类学家哈利·乌顿追踪全球博物馆和私人藏品中的基普,其数据库已包含900多个细节。他研究发现,基普代表的数字有特定规则,“8”字结代表1,长结依据扭转次数代表数字2至9,单结代表10、100和1000等,0则通过留空段绳子表示。单根绳子可代表几个数字,可能是小计或总和。此外,绳的颜色、结的左右朝向等变化元素可能也有特定含义,如结朝左打可能意味着“支付”,朝右则意味着“未支付”,甚至可能与记录者的社会地位、姓名相对应。
2016年,乌顿有了重大突破。他在一本1670年代西班牙人口普查文件书中,找到了与基普数据库中同一时间、同一地区的6个基普,且基普记载的数字与西班牙文件所列金额一致,还首次证明副绳系在主绳上的方式表明某个人属于哪个氏族。然而,基普是否还用于记载叙事仍悬而未决。
英国民族志学者萨宾·海兰德则另辟蹊径。2015年,她根据一位妇女的线索,前往智利偏远村庄克拉塔村,看到了当地村民展示的两个保存完好的基普,村民认为它们是18世纪末当地两个印第安人首领反抗西班牙人时传递的书信。海兰德分析发现,副绳有95种颜色、方向和动物毛发类型的不同组合,每一种组合都代表了一个音节,几个音节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词,印加人的绳结文字跟西方人的字母文字更接近。她识别出其中一个基普的最后三根副绳代表“Ay – ew – ka”,另一个代表“Ya – ka – par”,而这两个名字刚好是当地涉及叛乱的两个部落的名字,她确信基普确实可用于保存叙事。
独特魅力:视觉与触觉的交融
乌顿认为基普可能是一种半文字的符号系统,能传达叙事内容,但不对应单一的语言,类似于道路标志。而且,印加人的绳结文字书写系统不仅依赖于视觉,还依赖于触觉,因为区别不同动物的毛发要依赖触觉,这在世界上目前是独一无二的。
印加绳结“文字”就像一把神秘的钥匙,等待着我们去进一步解开印加文明的诸多谜团。它独特的存在形式和可能蕴含的丰富信息,不仅让我们对印加文明有了新的认识,也为人类文字发展史增添了独特的篇章。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或许我们能更清晰地聆听印加人通过绳结传达的声音,揭开这个神秘文明更多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