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深度调整的背景下,一则跨国并购审批消息引发广泛关注。7 月 14 日,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宣布,有条件批准美国新思科技以 350 亿美元收购安似科技的交易。这一决策不仅为这场牵动全球半导体行业的并购扫清了最后障碍,更以长达 10 年的限制性条款,彰显了中国在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与产业安全方面的坚定立场。

此次收购案的核心争议在于市场集中度。数据显示,2023 年两家公司在中国部分芯片设计软件领域的合并市场份额高达 75%,若放任交易无条件通过,可能形成行业垄断,挤压本土企业生存空间。基于此,中国监管部门提出了针对性约束条件:新思科技与安似科技须承诺 10 年内不终止现有中国客户合同,以公平、无歧视的条款供应产品,同时维持与第三方的互操作性协议,保障行业技术标准的开放性。
这一审批结果并非孤立事件。此前,欧盟与英国已于今年 1 月附条件批准该交易,但中国作为全球最大芯片消费市场,其态度对交易成败至关重要。回顾历史,2018 年高通收购恩智浦、2023 年英特尔收购塔尔半导体等案例,均因未获中国反垄断批准而夭折,足见中国市场在全球并购中的权重。此次审批通过前,美国刚撤回对华芯片设计软件出口限制,新思科技也表态将恢复对中国客户的产品供应,多重因素共同推动了交易的最终落地。
从产业影响来看,附加条件为中国半导体产业链筑起了 “防护墙”。芯片设计软件(EDA)是集成电路产业的 “皇冠明珠”,新思科技作为全球 EDA 三巨头之一,与安似科技的合并若缺乏约束,可能导致中国企业在关键工具获取上陷入被动。10 年期限的条款设计,既给了并购双方适应市场规则的缓冲期,也为本土 EDA 企业争取了成长时间窗口。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审批体现了 “监管精准化” 思路。不同于简单否决或无条件放行,中方条款直击核心关切:在保障外资企业合法权益的同时,通过禁止 “差别对待”“捆绑销售” 等行为,确保中国客户持续获得公平服务。这种 “有条件批准” 模式,既尊重了市场经济规律,又守住了产业安全底线,为全球跨境并购监管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对全球半导体行业而言,这一结果释放出积极信号。新思科技与安似科技的合并,本意在整合 EDA 技术与仿真分析能力,强化在汽车、航空航天等新兴领域的布局。中国的有条件批准,既认可了交易对技术创新的潜在价值,又通过制度设计防范了垄断风险,实现了 “创新活力” 与 “市场秩序” 的平衡。
随着交易预计于 7 月 17 日完成,这场历时一年半的跨国并购即将尘埃落定。中国监管部门的决策再次证明: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并购需要兼顾商业利益与公共利益,而科学合理的监管框架,正是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重要基石。未来 10 年,这些限制性条款的执行效果,将持续受到行业关注,也将成为检验全球反垄断协作成效的重要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