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27 日,46 岁的货车司机常志荣被发现在加气站附近去世。这是他第一次踏上青藏线,为了尽快还完车贷,他带着对家人的牵挂,永远留在了这片缺氧的土地上。他的微信账单,成了记录他最后时光的无声证言,每一笔收支都诉说着一个中年男人的责任与挣扎。

常志荣的账单清晰地记录着他的生活轨迹。最后的账单里,他还了 1.3 万的车贷、1 万的信用卡,买了两瓶 30 元的小氧气瓶,还给两个女儿发了生活费和红包。凌晨 1 点半停车后,因缺氧不幸离世。车贷,是压在他身上的沉重负担,也是他近两年生活的主旋律。为了换一辆能跑长途的新车,他背上了车贷,从此生活便围着还贷打转。
他是个乐观开朗的人,爱讲笑话,喜欢潘长江,连发型都剪得同款,是货车司机中的气氛担当。车里挂着牛仔帽,副驾上放着塑料大金项链,一天能拍五六个视频记录生活。他和妻子每天要打三四通视频电话,从日常琐事到还贷压力,都在通话中流淌。每月 20 号开始,催缴短信成了生活的固定节奏,紧张感循环往复。
跑一趟新疆喀什,沿途与戈壁为伴,运费到付,路上的燃气费、过路费、卸车费等都得自己先垫付。每月周转的钱需要近 3 万,接近两张信用卡的额度,而收入除了运费,只有妻子每月 2000 元的工资。为了还贷,他曾从妻子的寿险保单里贷款,向卖面条的借钱,甚至借过高息贷款。
生活虽拮据,他却从未委屈家人。会给妻子买裙子,情人节发 520 红包,叮嘱妻子带孩子们吃好吃的。他有记账习惯,每一笔收支都清晰明了,但没记入账单的,是给儿女发的红包和那份深沉的父爱。大女儿上大学缺电脑,他借钱也要买;孩子们有小需求,他总会发个红包满足。
这次跑青藏线,是他第一次尝试,只为多赚点钱还车贷。出发前,他和妻子约定,还完车贷后剩下 1 万块打在信用卡里,回来陪二女儿中考。途中,他发了很多视频,有雪景、冰凝结的车头、碧蓝的湖泊,还有来吃面包的狐狸,背景音里是氧气进出的声音。高原反应袭来时,他流鼻血、头疼气喘,却还在对讲机里和伙计们开玩笑。
5 月 26 日晚,他在五道梁与妻子通了最后一通电话,当时他已出现不适,妻子让他别赶路了,他却想着尽快卸完货。最终,他没能完成心愿,永远留在了这片他曾记录过的土地上。
常志荣的故事,是无数货车司机生活的缩影。他们为了生计奔波在路上,肩负着家庭的责任,在压力与希望中前行。他的最后一份微信账单,不仅是数字的罗列,更是一个中年男人对生活的努力与对家人的爱,令人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