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勋宣布 H20 芯片出口许可获批:重返中国市场,能否重夺算力高地?

在全球 AI 算力竞赛的激烈棋盘上,一颗关键棋子正悄然复位。7 月 15 日,英伟达创始人兼 CEO 黄仁勋在访华期间带来重磅消息:美国政府已批准 H20 芯片的出口许可,英伟达即将重启向中国市场的销售。这一消息如巨石投入平静湖面,瞬间激起千层浪,为全球 AI 产业格局带来新的变数。

H20 芯片,这款专为中国市场定制的 “特供版” AI 加速器,自诞生起便身处于中美科技博弈的风暴眼之中。2023 年底,英伟达为应对美国出口限制,基于先进的 Hopper 架构推出 H20,其设计初衷是在满足监管红线的前提下,维持在中国市场的技术供给。H20 虽在性能上低于旗舰级的 H100,但其 96GB 的 HBM3 显存与 4TB/s 的显存带宽,使其在 AI 推理及中小规模模型部署场景中具备独特优势,尤其契合垂类模型训练与推理需求,一度成为中国模型企业客户的心头好。

然而,今年 4 月,美国政府突然收紧缰绳,以 “可能用于高风险超级计算场景” 为由,对 H20 下达出口禁令,要求英伟达向中国出口该芯片需单独申请许可证,发货随之暂停。这一禁令犹如一记重锤,不仅让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业务陷入停滞,更让依赖 H20 的中国 AI 企业面临算力短缺困境。据英伟达财报显示,禁令导致其第一季度因 H20 库存过剩计提 45 亿美元费用,第二季度原本 80 亿美元的 H20 订单也预计泡汤,损失惨重。与此同时,中国 AI 市场对算力的渴求却如熊熊烈火,不断燃烧。业内估算,中国 AI 芯片市场规模将增长至 500 亿美元,失去这一庞大市场,对英伟达而言无疑是巨大打击。

此次 H20 解禁,背后是多方利益博弈与市场现实的推动。英伟达方面,黄仁勋多次警告美国政府,持续封锁将使英伟达 “永久失去中国市场”,并积极游说调整政策。毕竟,中国市场对英伟达营收贡献显著,2024 年中国市场占其全球营收的 12.5%,营收额高达 170 亿美元。另一边,中国 AI 产业蓬勃发展,国产替代进程加速推进,中科院计算所研究指出,国产芯片市占率预计 2027 年将突破 45%。美国政府或许意识到,一味封锁不仅无法遏制中国 AI 发展,反而让美国科技企业在华利益受损,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失势。

解禁消息传出,产业链反应迅速。英伟达股价夜盘直线拉升,涨近 3%,市场对其重回中国市场充满期待。有产业链人士称,这将刺激头部模型厂商、大厂采购。此前因 H20 芯片供应短缺而推迟发布的 DeepSeek R2 模型,或许也将迎来新进展。然而,英伟达重回中国市场并非一帆风顺。如今的中国 AI 芯片市场,已非往昔对其高度依赖的空白地带。华为昇腾等国产芯片迅速崛起,通过技术创新在性能、价格、服务及生态协同上不断提升竞争力。以华为昇腾为例,已对阿里巴巴 “通义千问”、百度 “文心”、腾讯 “混元” 等大模型实现全面适配与深度优化,部分产品性能已能与 H20 比肩。

从技术层面看,H20 虽在特定场景仍具竞争力,但整体性能受限,无法满足万亿参数大模型训练需求。且此次恢复销售主要是开放库存,售完无补,后续能否持续供应存疑。对中国 AI 企业而言,H20 回归可在短期内缓解推理算力缺口,但长期来看,加速国产芯片自主研发与生态建设,才是摆脱外部制约、掌握算力主导权的关键。

H20 芯片出口许可获批,是中美科技贸易关系的阶段性转折,也是全球 AI 产业格局重塑进程中的重要节点。英伟达重获入场券,能否在中国市场重夺算力高地,仍需面对国产芯片崛起与市场需求变化的双重挑战。而中国 AI 产业,在经历 “卡脖子” 困境后,正借势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向着更高峰攀登。

为您推荐